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407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校园寻宝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6-2020 18: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按:这是2016年的朋友圈文章,记录了我决定重操旧业后第一份工作的经历。算是我回到freeoz对各位朋友的一个交代吧。

一次性贴完。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你太有才了!
5years + 100 谢谢分享!
妮南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29:30 | 只看该作者
好吧,出关了,可以回来朋友圈了。

这段时间闭关修炼去了。

前天老板从New York回来,本来计划当天就回办公室验货的。但飞机晚点了三小时,不得已只好推迟到昨天才来办公室。还好,这4周闭关的工夫没白费,老板对验货结果相当满意。

接下来的闲聊中他了解到我对显示器要求比较高,还拍胸口说会再买一台显示器专门给我使用。嗯,不需要太贵的,就和你现在用的那台Dell U2715H一样就好了。我自己家里用的是Dell的U3417W,不强求办公室也是这种配置。

后来又聊了一下12月份的工作计划,相当随性。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圣诞假期的临近,帮老板打工的一位天才学生M君(此君物理计机双学位,去年刚从德国慕尼黑大学交换生回来)整个12月都要放假,但到底该是去德国意犹未尽还是新西兰体验人生,此君仍在选择困难中;另一方面是因为12月份有个什么全球语言学大会要召开,老板要跑去演讲顺便拉客(是的,多了人来用我们的系统,系统的知名度才能提高,大学和国家的影响力才能上升,基金才肯提供更多的经费,老板才能更豪爽,我们家才能换更大的碗吃饭)。

因为前段时间老板去了New York出差,于是我暂时坐他的办公室。现在他回来了,有时间去跑腿递申请了,所以接下来他要给我安排一间新办公室了。

老实说,我并不想和老板共用一间办公室,估计他也是同样的想法。如果可以关起门来就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关灯,放音乐,坐累了站起来松松腿,伸伸腰,下楼绕场一周放松,想干嘛就干嘛,那何必要和其他人共享呢?

不过就算新办公室申请下来了,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独享的,还要和M君共用。但好消息是,M君毕竟是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谈恋爱,所以来办公室工作只是一周两天。剩下的时间,就全是我的啦。

嗯,说到这里,得花一点篇幅简单介绍一下我现在的工作是干什么的了。

我现在受雇于一所大学,帮计算机系一位教授(老板)打工,用Ruby,Python和R(三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写程序。整出来的系统主要用于帮助学者(考古家学,人类学家,可以联想《达芬奇密码》)和探险者(可以联想《夺宝奇兵》,但不要联想《盗墓笔记》)在野外寻宝时记录各种蛛丝马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及后期的管理和分享。

项目由澳洲国家基金赞助,有澳洲和新西兰的十几所大学共同参与。我的老板由于是业内一大牛同时又是语言学专家,所以由他牵头负责主持技术方面的工作。项目前期想快速见效(看来中外都这个德性,讲究先声夺人),所以系统外包了给一家业内很有名气的软件公司。不过似乎老板及众多用户对系统颇有微词,尤其是老板对自己手下没有嫡系部队,凡事都要借助外包来做,不够得心应手颇为不爽。于是几番周折下,终于申请下来一笔经费,可以打造自己的嫡系部队了。

而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嫡系部队的第一人。

得到这份工作也是很曲折的一个故事。

刚开始时投这份工作时,关心的只是上班地点离家近,而且又是大学这种非盈利组织的工作,不会有什么加班。工资虽然不高,够全家开销还略有盈余就不错了。

投简历后很快就约面试了。面试前两天,突然收到了教授(就是现在这位老板)的邮件,要求解一道关于计算GPS路径的题目,还说面试时要现场讲解解题思路。邮件还提到,到时会有另外两名博士参与面试,所以希望我能把程序源代码打印出来,方便现场做code review(代码评审)。

懂行的同学,看到这里估计会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一份什么工作啊?这么高的要求,估计薪水很高吧?

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不瞒各位,当我看完教授的邮件时,我还如梦初醒般回去学校的招聘网站,又再仔细读了一次这份工作的薪水标准,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最后结果当然是没有看错,薪水的确是那个数字。这个数字比一个两年经验的码农的平均收入还要低一截啊。教授您快醒醒,这个数字要能招到够水平解出您那道题目的人,估计您老要期待奇迹出现了。

最终,一番曲折后,我居然就成为那个奇迹了。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30: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就『曲折造就奇迹』展开。

先讲一下被教授和博士们面试时发生了什么,这为后续的剧情提供了一个铺垫。有了这个铺垫作对比,才好说后面发生的事情是『曲折』的。

在收到教授邮件的当天,我已经把那道GPS的题目做出来了。其实题目难度不算大,考察的是答题者对Python这门编程语言的熟悉程度(对语言类库是否熟能生巧)及考虑问题的细致程度(新手往往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但对一个十几年开发经验的老手来说,以往的惨痛经历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宝贵经验甚至核心竞争力了)。

尽管我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并没有使用过Python这门编程语言,但这并不妨碍我用它来解题,甚至拿来面试。用人单位在意的是你对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而对你通过何种途径(工作中用到/自学)获得技术,并不关心。

之所以『画蛇添足』地写这一段,是因为我知道这篇文章的读者当中,有人目前在为从旧技术过渡到新技术而迷茫:总觉得如果不是在工作中实实在在用过某项技术,心里就不踏实,面试时就会『露陷』。

其实不妨这样想:你在工作中学到的技术,是『要你学』;而自学回来的技术,是『你要学』。两者的积极性相比,哪个更强?用人单位是否会喜欢主动积极工作的雇员?如果你能更进一步,提供有说服力的例子,说自己因为自学了某项技术,又主动运用在工作中,结果给工作带来了超出期望的回报。也正因为这样,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到最后真的被分配了和这项技术有关的任务...

好了,鸡汤喝完,让我们回到主线。

因为考虑到要现场做代码评审,所以特意在代码和输出结果的排版上花了点功夫,以方便评审者们阅读。还有就是,尽管教授在邮件中说只需要给面试委员会准备一份代码,但我还是准备了三份。因为现场有三位面试官,得体的做法,应该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从现场效果来看,这点做的非常好。后面会再次提及这点)。

然后事情就开始变得曲折了。

那天忽然接了个朋友的电话,告知学校的另一份工作在招人(就是这位朋友所在的部门),问我要不要去了解一下?等我打开学校招聘网页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天啊,这份新工作,比我现在准备面试的这份要好的太多了!一句话概括,就是新工作是『钱多事少活简单+长工+有内推+离家近』,即将面试的这份工作是『钱少事多活困难+短工+无内推+离家近』。如果让你选,你选哪个?

实话实说,当时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居然是『真不好意思,要辜负教授了』,似乎自己已经确实拿到了人家offer似的。因为基于某种原因,我确信这份工作就是为我准备的。

当我下定决心重回IT的那个晚上,我和主祷告了。马上第二天,我就看到了这份工作。神奇之处在于,这份工作的内容,和我前天晚上祷告的,几乎是一模一样!主内的弟兄姐妹,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说一声『Amen』。还没信主的朋友,请不要怀疑我是在编故事,因为这是事实:你可以对事实有不同的理解,但请不要怀疑事实本身。

当时我甚至还想,既然有了这份『唾手可得』的新工作,那后天的面试还要不要去呢?很快就决定了,既然都准备了,就去看看呗,反正离家不远,又不会少块肉的,去见识一下也好。

突然又想到更好玩的事情。现在学校又出了这份新工作,那原先投给教授的求职者会不会都不来了,都跑去应聘新工作了?毕竟人往高处啊,而且教授还要现场做代码评审,光这个就够吓跑人的了。

那到时的面试还会有多少求职者去呢?

结果第二天(面试前一天)上午,果然收到了计算机系办公室的来信,问我能否接受提前面试时间,由原定的下午三点半改为两点半。从时间上来判断,极可能就是我前一个面试者不来了,于是我就提前了。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就让我去见识一下到底被教授和博士们面试是怎么回事吧。

但凡有点面试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真正难的不是面试的题目,而是面试者后面跟着的问题。面试的题目只是用来检测求职者的下限(也就是说,如果面试题目这关都过不了的,后面就不用继续了),而真正能摸查到求职者能力的上限的,是面试者后面跟着的问题。一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技术问题,真要往深里挖,可以挖到让求职者张口结舌的程度的。

这和论文答辩是异曲同工。

于是抱着被教授和博士问个张口结舌的心理准备(当然还要顺便赚点经验值的,这样日后和别人吹牛时,才可以有谈资啊),我安稳地睡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37:28 | 只看该作者
实事求是地说,这次面试并不是我经历过的最难的。最难的那次是去某跨国银行集团,一共6轮(2轮电话,一中一英;1轮机试;1轮HR面试;1轮panel;终极2对1小面)。

但说到面试官平均学历最高的,绝对是这次(去掉一个最低学历博士,去掉一个最高学历博士,最终学历还是博士)。

如果说只是计算机博士那还算了,那考古学博士呢?考古学女博士呢?考古学美女博士呢?      

各位同学不要以为我在故弄玄虚,实际情况人家真的是美女,真的是博士,也真的是考古学家。              

*最新update:昨天(周五)老板带我去和两位考古学教授开会,其中一位就是该美女考古学博士...的丈夫。会后一段时间我头都是晕乎乎的,一方面是被一堆死活听不懂的考古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术语、缩写给祸害的,另一方面是被人家男才貌女才貌全家都才貌给刺激的。一直以为只有什么什么的才会去读考古学,没想到人家都已经什么什么了,居然还去读考古学。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面试官有三位,一位是教授(老板),一位是美女考古学博士(客户代表),最后一位是计算机博士(既是客户又是技术主管,最怕就是这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最令人发指的是人家还是RPG游戏高手!此君创造了一种方法论,用于研究人在野外是如何理解数据的自然属性。不要问我是什么意思,不谦虚的说,其实我也完全不懂...)
             
*为什么我对几位面试官的背景如此清楚?因为我做了背景调查啊。教授的邮件抄送给了两位博士的,有了邮件地址和姓名,还不够你放狗?知己知彼,百战不die啊,科科。              
                
一轮身份介绍及寒暄后,照例先被要求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完了之后教授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们在做的项目是干什么的,以及面试官各人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之后就是各人会从他们的角色出发,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向我提问。
 
女士优先,先由美女博士发问。   

因为问题都是围绕项目的,所以就不具体展开了,否则又会被人说我在『拖钟』。概括来说,美女博士作为一个客户,其关心的是自己的需求如何被满足,以及自己一旦遇到问题如何得到快速回应。至于在技术上如何实现,系统资源是否足够回应等等,她是完全不关心的。用人话来说,就是我想饱但我又不想吃饭,怎么办?   

如果你回答说,不想吃饭,还可以吃其他啊,比如牛肉拉肠啦,皮蛋瘦肉粥啦,奶黄包啦,叉烧包啦,干蒸烧卖啦,蒸排骨啦,和味牛杂啦,鱼肉饺啦,咸煎饼啦,蛋挞啦,炸芋角啦,马蹄糕啦,牛三星啦,干炒牛河啦(对不起,我来自广州,原谅我的思乡情)...那你就被客户带到坑里了。 

你应该是问客户为什么想饱。客户想『饱』才是她的需求,至于『吃』这种行为,只是她从客户角度出发所能想到的满足需求的其中一种方式。正如在汽车还没被发明以前,如果去问老百姓:你对交通工具有什么要求?老百姓一定会说:要跑得更快的马车!
 
客户这种问题还好打发,接下来还有一些和communication skills有关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很难回答的。看得出来美女博士对我的回答都很满意,客户这关算是过了。

于是接下来就是计机博士了。 

计机博士一上来就放了个大招,问我如果要让分布在全球各地略懂编写Python脚本的学者们都能使用系统的某些功能,有什么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非常阴险,因为涉及到几个有待确认的概念。比如,什么叫全球(被GFW强制科学上网的大陆学者是否要考虑?但凡涉及云端技术的,这点一定不能忽略。这里埋个伏笔先),什么叫略懂Python(会写hello world的算不算略懂),什么叫某些功能(我连你系统到底是干什么的都还没搞清楚,你告诉我某些功能?想坑我?)              

正如前面我提过的,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好的答案。很多时候提问人想知道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你考虑问题的方式。              

好吧,我就是这样考虑问题的,在这些概念还没弄清楚前,我只能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告诉你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有就是,我以前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我是这样考虑的(此处略去数百字)。但我也知道,不同的组织,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偏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在H公司时,当时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此处又略去数百字)。从后面的部署情况来看,这种方案的确能解决客户的某方面问题(此处再略去数百字),但也引入了一些当初没考虑到的问题(好吧,不能说太多老东家的坏话,这次就数十字吧)。如果我现在再遇到这类问题,我会着重从这几方面来考虑(这是提问人最关心的,所以要下血本!不少于一千字吧?)。
                     
对了,不知道你们会倾向哪种解决方案呢?(嗯,别光顾着回答问题,还要在适当时候回敬一下的。这才叫良性互动嘛)              

后面邪恶计机博士还问了一些问题,基本都是围绕人机互动和云端部署的。限于篇幅,就不详细写了。反正从现场反应来看,他这关也算过了。              

一路闯关,终于到了决战大boss关卡了。                   
    
教授简单说了几句,然后就放大绝招了:代码评审!      

于是我从包里拿出三份精心打印的源代码(注意,是三份!),一一派发给各位。当然,最先派给美女博士了,lady first嘛。
             
教授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很快恢复过来,笑着说,你还准备了三份代码...              

我也笑着说,是啊,我看你邮件里面提到,还有两位博士一起来的嘛...              

教授刚开始时以为我只准备了一份代码,估计他原本考虑的是只有他会关心代码质量,计机博士根本不care,美女博士根本不懂Python。但他没考虑到,现场三位面试官,如果只有一位手里有代码,那其他两人岂不是在干坐?现在是人手一份,就算不会看,手里拿到东西翻一下,做个样子,场面也不会尴尬。              
代码评审的过程就不介绍了,挺闷的。不出所料,整个过程,只有教授在问,其他两位博士都在打酱油。              
                
最后,教授问我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我说有啊,我看计机博士胸前挂了一台硕大无比堪比板砖的手机,想知道这是台什么手机。    

然后大家都笑了。计机博士把手机双手捧出来,说这台是什么牌子的安卓手机,我用来做数据采集用的(我差点忍不住问他是不是用来吸取日月精华的,要知道人家研究的可是在野外研究数据的自然属性的)。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我用了OtterBox的手机保护壳...    

刚好我以前的Black Berry和iPhone6P用的也是OtterBox的手机壳,于是又多扯了几句。    
            
面试结束,大家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握手道别,教授亲自送出会议室。              

出来看了一下表,才4点不到。面试用时一个小时左右,比原定时间多了20分钟。                      

回家后补了个午觉。一觉醒来,发现邮箱中多了个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拿到offer了。                      

好吧,折磨人的时刻现在才真正开始。                      

因为我面试前一天,已经给大学的那另一份工作投简历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37:53 | 只看该作者
拿到教授的offer后,才意识到不经意间又创了个记录:拿offer最快时间。从面试结束到offer给出,就是那么几小时。
    
得意忘形之际,就和老婆吹起了牛,说只要那份工作是自己真正想去的,一旦拿到了面试的机会,我就一定能拿到offer。回望自己这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还真的如此。
    
出国前最后一份工作,是在MARS和AIA之间二选一。两家都给了面试,AIA在先,MARS在后。AIA面试完后,我知道自己已经拿到offer了。出于AIA的名气及金融机构背景对于我移民后找工作更有帮助,所以我实际上已经选定AIA了。
    
不过身边有大牛一直推荐我去MARS,而且有从MARS出来的朋友也一直对这家公司赞不绝口(好吧,其实还有原因是我和我儿子都很喜欢M&M和德芙,爱乌及屋了。嗯,我没写错),所以才起了好奇心,想去开开眼界。
    
去MARS面试的过程非常有趣,就是一群人在玩一个智力游戏。看得出这家公司对员工要求很高,所以在招聘上花了很多心思。举个例子,其中有个环节是让应聘者之间互相了解(具体情况就不透露了)。尽管现在大家是竞争者,但说不定日后大家都进了公司,就是同事了。再说不定,尽管做不成同事,可能日后还会打交道,那就是合作伙伴了。潜台词就是,就算做不成朋友,也不要成为敌人。出于某些因素的考虑,在面试最后的几个环节,我把自己定位成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结果双向选择之下,你不积极,人家当然就不要你了。
    
由于这不是重点,所以不会摊开来写了。我之所以对这些经历都记忆犹新,是因为我有做文字记录的习惯。有些东西一旦你花时间写下来了,这份记忆是会跟你一辈子的。
    
不多说了,回来主线。
    
基于以往的经验(包括这次创纪录的快速拿到offer),以及对大学某部门(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该部门名称还是不适宜透露,因为该部门的当事人是华人,而悉尼这边的华人圈很小。尽管我已经小心翼翼地斟字酌句,但很难知道人家看到后会怎么想。所以我觉得隐去名称,会对大家都是一个解脱)这份新工作的了解,我觉得自己有非常大的把握拿到这份工作。
    
为了让大家清楚我的信心从何而来,我多写一点。
    
首先,这份工作无论是工作经验要求(两年以上),工作性质(软件开发+运维)还是所需技术(就不一一列出了,反正所有用到的技术都是我的强项),都完全在我能力覆盖范围以内。
    
说穿了,就是这只是一份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工作,技术上对我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
    
其次,我曾经在这所大学工作过,对大学这种非营利机构的诸多特点都了解。尤其是我当时还为这所大学设计并开发过一套工作流(workflow)系统,系统部署后各方评价都很高,因为的确大大提升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学院领导为此还特意发感谢信给整个团队,我还被点了名。所以说我对这份工作要求掌握的对业务流程的理解程度,也完全胜任。
    
最后,我的一位朋友,就是我之前在这所大学的同事,现在调到这个部门当项目经理了。这份工作的信息就是他告诉我的。所以我是有强力内推的。
    
我不是没有考虑过overqualified(资历过高)的问题,毕竟自己是十几年的开发经验,现在应聘的是一份两年经验的工作。为此我特意调查过这个部门的员工背景(是的,大学所有部门的员工名单都是公开的,可以在网上查到),发现在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位上的,除了一个是3年经验的,其他都是5~8年左右的。这样看来,这个部门的开发力量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我应聘的这个团队,其Team Leader反倒不是开发出身,只是从Web Designer一步步升上去的)。
    
而且从朋友口中了解到,这个部门工作效率一向不高,所以在学校名声并不怎么样。终于去年换了部门老大,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整个部门re-organise(重组)了,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离开了,所以现在部门急需招兵买马。
    
以上几点加起来,我是不是应该有充足的自信去争取了?
    
最开始时,我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先hold住教授的offer,另一方面赶紧约某部门的面试,争取在教授offer的deadline前,把另一份工作给确定下来。
    
但很快就发现这行不通。因为按学校的招聘流程,一定要等到招聘广告的截止时间到了,求职者的简历都收完了,才能进入下一环节。也就是说,我要起码再等两周,才到这个招聘广告截止时间。然后再要等不知多长时间,才能等到面试;最后即使面试过了,还要等上不知多长时间,才能正式拿到offer。
    
这样算下来,我要hold住教授的offer起码4周时间。
    
实话实说,如果只是挺个一周左右的时间,我想自己咬咬牙还是可以的。但你说要拖个4周以上,我自问既没那么强的能力,也没那么厚的脸皮:毕竟人心是肉长的,教授这么赏识自己,而自己如果对他耍这种心眼,也太那个了吧。
    
所以在考虑了两天以后,我终于给教授回了信,婉拒了他的offer。写这种信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言辞一定要得体,而且理由一定要充分。因为来日方长,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现在回想起来,还真要为自己当时的谨慎感到庆幸)。
    
好了,教授这边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可以放下所有包袱去准备下一份工作了。
    
但世事就是这么神奇,你以为自己在全力以赴勇闯高峰,谁知却是掉坑途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38:27 | 只看该作者
今早下大雨,跑不了步,所以可以多留点写作时间。

如果是普通的朋友圈文章,比如什么吃喝玩乐的,以及看到一些社会热点忍不住吐槽几句的,基本上40分钟左右就可以写完一篇。字数也可以控制在2000字以内(微信朋友圈的纯文字上限)。不瞒各位,实际情况并不是时间不够写不了那么多,而是时间不够,所以我不能写的更简短了。

如果是自己写日记,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用担心其他读者的感受(作者是我,读者也是我),也不用在日记里面插入诸多细节。是的,一旦在写作过程中回忆起某些有趣的支线情节,写日记的话简单插一句『哈哈,我又想起了xxx那次,笑死我了』就足够了。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这时候插入的只是一个引用(reference),而不是一段实质性内容(content),因为所有的内容已经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了,我不需要自己给自己介绍一次。那这时整篇文章就是一气呵成的。那这时才能说,影响字数的,才真正是时间,以及自己的打字速度。

但如果写公众文章的话,除了要考虑这个有趣的支线情节是否适宜公布出来,还要考虑如果公布出来的话,里面的细节披露要具体到什么粒度才合适:粒度太粗,难以达到预期写作目的;粒度太细,篇幅所限以及影响主线发展。其实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支线只是其中一个。不过用这个来举例,大家比较容易接受。比如美女考古学博士,邪恶计机博士,MARS面试等等,都是属于这个。

另外,文章写完后,找到合适的平台/工具来发布,以及找到合适的配图,还有文章的一些排版工作,其实也会耗费不少时间。尤其是我现在也有些无所适从,到底什么文章该放公众号,什么文章该放朋友圈?

当初开个人公众号的直接原因是微信提供了一个勉强还过得去的写作平台,文章在本地写完后,基本上可以直接通过个人公众号发表,不需要太多周折。而且公众号里对读者的评论有更好的回应方式,这无论对读者还是作者来说,都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体验。

但现在微信公众号的登录及发布流程复杂了,我发一次公众号,要麻烦国内的朋友确认两次。虽说都是很熟的朋友了,但经常这样麻烦朋友,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

好吧,之所以罗里吧嗦写这么一大段,是对这几天朋友圈文章下面的评论的一个集中回应。各位的评论我都看到的,不是我不想一一回应,而是评论太多,我回不过来。有些能简短一两句回答的,我都尽量及时回了。还没来得及回的,是我在找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比如现在)。

1. 文章更新速度
我试过最高纪录一天写一万六千多字(约等于8篇朋友圈文章)。那次是拿到移民的offer后,心情激动之下,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回忆一段独自走了四年的心路历程。之后发表到了一个移民论坛,结果好评如潮,还被版主加了精。

移民后有时候遇到了什么难题,就跑上论坛翻一下,除了看一下自己当年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还有就是看一下文章下面的种种网友回复,非常受鼓舞。现在悉尼有几位朋友,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在论坛上认识的。

一个人的话,我可以走的更快。但大家一起的话,我们可以走的更远。

2. 为什么不做地产了?
要去一个地方,总要先穿过若干道门。有时我们穿过一道门,为的是找到下一道门。

对我来说,地产中介是一道门,程序员也是一道门。当然,钓鱼爱好者,马拉松跑者,铁人三项参与者,飞机驾驶员,这些也都是门。

上帝安排一些人一辈子只需要穿过一道门,也为另一些人安排了很多道门,让他们一一穿过。

尽力而为,殊途同归。

3. 一切都是靠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话,大家都听多了,但有多少人是真正放在心上呢?

每天坚持写些什么,无论是写日记,还是论坛发帖,写博客,发微博,甚至是微信/QQ聊天,都是一个练笔的过程。因为写出来的是思想,你不思考,你就写不出来。给自己定一个每天写作量,为了达到这个量,就要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做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

这锻炼的不是打字,这明显锻炼的是大脑。

有过坚持长期锻炼身体经历(体能训练)的人,都知道只要稳定持续地坚持锻炼2个月,你就会发现持续锻炼所带来的身体的变化,不单是自己感到惊讶,连身边的人也能感到变化。

身体锻炼如此,大脑锻炼更是如此。

越早醒悟,越早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39:09 | 只看该作者
人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个人能力,而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更有趣的是,很多人还会把别人的成功当成是他们的运气好,而别人的失败则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
    
还记得我前面提过,在创纪录地拿到教授的offer后,我和老婆吹牛的事情吗?当时我说,只要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一旦让我拿到面试,我就能拿到offer!
    
好了,现在大学某部门的新工作,的确是我真正想要的工作了,而且天时(该部门重组,急需人手)地利(上班地点离我家10分钟步行距离)人和(有强力内推)都对我非常有利,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招聘广告结束两周后,终于等到了该部门的邮件,尽管来的确实有点晚了。负责这次招聘的是一位Team Leader(以下简称为Q),为她自己的team招人。她在邮件中很有礼貌地道歉说因为来应聘的人比较多,所以回应的有点慢,不好意思了。嗯,她给我第一印象挺好的。
    
然后她让我完成2套在线测试(online assessment,或称在线评估)题目:1套关于编程知识技巧的综合测试,1套是在PHP、Java和Ruby on Rails这三种编程语言中三选一(如果我喜欢的话,可以多选)。而且说的很清楚,我有一周时间完成这些测试题目,之后如果测试结果达标了,我将被邀请参加最终的面试。
    
这是很标准的招聘流程了。澳洲这边很多IT公司都会把对求职者的技术水平测试外包给一些网站,求职者按要求完成测试后,雇主就会根据其测试结果来进行下一步安排。这些测试网站也对个人开放的,只要交钱注册,平时就可以上去刷题,增加日后面试的成功率。
    
我花了几天时间来了解这个在线测试网站是怎么回事,也刷了几套题,发现无非就是把一些网上随处可见(谁抄谁真不好说)的题目攒起来而已,而且题库质量一般,题目重复出现几率高,甚至还出现过错题(the code tells,把题目代码跑一遍,结果一目了然)。我只是随便刷几套题就已经发现如此多问题,看来这个网站的题库水平和质量很一般。
    
anyway,我最后把4套测试题全部做了,因为我觉得这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可以提高自己拿到面试的成功率。之后,我还特意发信通知Q自己已经完成测试了。
    
很快,两天后就收到了面试的通知,邀请一周后去面试。看来一切顺利,如我想象中那样。
    
邀请面试的邮件也抄送了给另外两位面试官。又是一轮背景调查后,知道其中一个是软件工程师(应该会考察具体技术实现),另一个是系统架构师(应该考察高级一点的知识,比如关于系统架构、性能、软件协同工作方面的问题)。两人都是亚裔(姓名,相片),好玩的是,这个部门80%以上的开发人员都是亚裔。而且从背景来看,不少还是来自大陆的。这样看来,这个部门对亚裔是友好的。
    
一路快进,直接来到面试当天。
    
整个面试过程的气氛都相当友好,问题都是相当公式化的,根本没有出现什么难题,值得让我先虚晃一枪『this is a good question』,然后再兜几个圈子给自己争取时间来想答案。
    
到最后系统架构师还笑着问我,是否知道那三套编程测试题目,我只需要做一套就够了?潜台词是以为我三套全做是因为不了解游戏规则?
    
我笑着回答,我知道只需三选一的,但我觉得如果三套全做可以增加自己的面试机会,而且做这样的题目挺好玩的,有点像在打游戏。
    
然后面试主持人Q在旁边笑着补充,说我的在线测试题目完成的非常好,拿了非常高的分数。
    
是的,笑着提问,笑着回答,笑着补充。整个面试的气氛就是如此友好,如此和谐,如此打成一片。
    
到了最后,Q还当场问我拿第二推荐人,还问最快什么时候可以过来上班。
    
面试结束后第二天,就收到了Q的邮件,要我提供第二推荐人。
    
以我对大学招聘流程的了解,如果对方已经问你要第二推荐人了,那说明你已经拿到offer了。HR那边需要确认至少两个推荐人的信息,才能给你正式出offer的。
    
*上次教授给我offer的时候,就提到让我提供第二推荐人,说HR告诉他这是流程。
    
各位,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个offer已经跑不掉了?
    
嗯,我只是想了解一下,有多少人是和我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周后,收到Q的邮件:不好意思,经过我们的慎重考虑,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在你申请的这份工作上,我们决定不再继续考虑你的申请了。
    
后面还提了一句,如果想知道面试的反馈,请给我来电。
    
震惊之余,我赶紧拿出纸笔列了一下大纲,然后打电话过去找Q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电话打完后,我从震惊模式直接进入了愤怒模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46:26 | 只看该作者
在继续往下写前,我先交代清楚几件事情。
    
1. 我打电话给Q是想了解自己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的『有待改进』,而不是为了挽回这份工作。因为我知道,相关负责人作出录用或拒绝的决定,都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权衡过各方利益的。不可能说因为落选者的一轮真情流露的电话,就被感动得不行,然后回心转意重新录用。这是我的真实生活,不是别人笔下的鸡汤小说。

2. 正因为如此,所以电话过程基本上我都是在尽量想办法让她多说,我只是在适当时候回应一下,目的还是为了让她继续往下说。所以也不存在『双方言语不合,相互对骂,最终怒摔电话』之类的狗血情节。

3. 很多时候,只要一方是有备而来(大家是否有留意上一篇我提到的一个细节,在打电话给Q前,我是列了一个大纲的。所以有经验的被访者,都会要求采访者
先提供采访大纲,以便提前准备),而且是专心聆听+认真思考;而另一方在准备不足之下,越是想刻意隐瞒的,往往越是容易被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很好,这次没有例外。

4. Q是会说国语的华人,所以客套过后,我们都是以国语来交流。所以也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影响真实意思表达,从而引发误会。

5. 下面我的种种看法,有些是在电话过程中形成的,有些则是事后总结时归纳的,但在电话过程中,我一点都没有透露出来。
    
然后我们可以进入正题了。
    
Q一开始就强调说,所有的决定都是committee做出的,不是她一个人能左右的。
    
然后她提到我技术方面有不足之处:原来我在回答云端部署方面的问题时,没有解释清楚具体的操作步骤。
    
她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当时人家问我Google的云端部署,我回答说我只用过Amazon,没具体用过Goole。但我接着解释了一下为何我会选择Amazon而不是Google(GFW隔绝了绝大部分的大陆用户,极大影响了Google的云端服务的用户体验),还有两者在实现原理上的一些比较,以及类似的部署在Amazon中是如何操作的。并且说如果实际工作中要用到Google的话,我也可以很快掌握。毕竟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来说,要掌握这种层面的技术也只是一两天的事情。
    
类似的问题,我在教授的那场面试时,已经被那位计算机博士问过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特意提到过这点)。同样的回答,人家计算机博士觉得非常满意,但到了你这里,怎么就变成了技术不足?
    
你现在招聘的是以开发为主要职责的软件工程师,所以你要求的测试也只是围绕编程技术和语言熟练掌握,并没有丝毫涉及部署。再加上都不是新手了,应该知道什么技术可以快速掌握(甚至现炒现卖),什么技术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如果这都分辨不出来,别说team leader了,连当普通的开发者都不及格啊。
    
如果说这只是让我觉得困惑,那接下来的才真正让我吐血。
    
因为接下来Q说我的communication skill(交流技巧)有问题,还说尽管我技术方面经验丰富,但会不会是我长期专注技术工作,接触客户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这上面有欠缺。而我们的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所以我们对交流技巧的要求会很高。言下之意就是你的交流技巧达不到这份工作的要求。
    
这时候我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所以我更加小心翼翼地引导Q,看看她能否举出什么例子。
    
但遗憾的是,无论我怎么引导,Q来来回回说的就是上面那段话的内容,反复强调这份工作在交流上的重要性,但又根本举不出实际的例子。
    
以我多年的面试经验来说(我既被别人面试,也面试别人,两方面的经验我都足够丰富,尤其是后者),一旦有人提到对方交流技巧方面的issue,而又举不出具体例子的话,这就需要警惕被人忽悠了。
    
因为交流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果一个应聘者真的是有这方面的不足,面试官肯定可以举出反面例子,而且例子一定是非常鲜明和具体的。
    
日常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你新认识一位朋友/同事/邻居,尽管时间不长,如果你一旦觉得ta和你在交流上有障碍,你肯定是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子的。比如在谈到哪个问题时,ta说了什么话,让你对ta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等等。甚至是ta当时穿了什么衣服,发型,眼神,口气等等,你都会记得一清二楚。
    
从人的天性来说,如果ta对你好,你可能还不容易记住;但如果你觉得ta对你有什么不好的话,你要记住的话太容易了。人对负面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记住的,因为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一个十几年工作经验(尤其当中包含多年的团队领导和客户需求处理经验)的应聘者来说,这种和客户打交道的简单交流技巧(职位要求是两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这个级别的职位还需要用到什么高级交流技巧吗?),一早就已经是标配了。你跑出来质疑这位应聘者在这个层面的技巧有问题,就类似你质疑一个十几年经验的西餐厨师不懂各种刀具的用途。
    
不过也有可能,是质疑者本身并不是有心刁难你,但ta的经历,水平和眼界,让ta只能局限在某个层面里吹毛求疵。一个这辈子都没走出过撒哈拉沙漠的土人,你让他怎么评价哪种雪更适合用来盖冰屋?
    
再说了,技术方面经验丰富的,怎么在交流上就有所欠缺了?技术强横的如狂风暴雨但待人处世却令人如沐春风的人海了去了,王小波,张小龙,冯大辉(尽管名字包含大小,但是排名不分大小)这些人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是那句话,你的经历限制了你的眼界。
    
就不扯那么远了,有了之前在大学工作的经验,而且还有最近的那场面试作对比,我知道和专家教授博士学者们打交道是怎么回事,我也知道有人在带我游花园了。
    
想在这方面糊弄我?对不起,没门儿。
    
可能Q也意识到在交流技巧上也说不出什么新东西了,于是抛出了最后一招。也是这招,让我彻底打消了继续和她聊下去的兴趣。
    
(好吧,写到这里已经2300多字了,已经可以『待续』了。但转念一想,这样做是会有生命危险的,还是咬咬牙坚持写完吧)
    
Q说我的英文不好。然后说了几句后,又回到反复强调这份工作在交流上的重要性上。等于是把交流技巧换了个说法:配方变了,但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你说如果我是刚移民过来的头半年,你要说我英文不好,我还真很难反驳你。
    
但我来了都3年了,你现在还说我英文不好...好吧,我还是很难反驳你。
    
因为英文去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好?
    
好吧,我承认即使是现在,我每周去教会礼拜,尽管能没有障碍地和西人牧师和教友交流,但我不保证能听懂他们讲的每一句话;我可以一边看澳洲电视新闻一边玩手机,尽管能知道新闻在讲什么,但不能保证每句话都听懂;我在当售楼中介时和老外客户(还包括各种口音的印度人,希腊人,菲律宾人,爱尔兰人,罗马尼亚人等等)打交道时,尽管我可以清楚知道客户想要的是什么,但我同样不能保证客户在现场说的每句话我都听懂。
    
我估计即使在澳洲生活几十年后,如果有人跑出来说我英文不好,我仍然是很难反驳。毕竟我的母语不是英文(但即使是母语又如何?我如果说你中文不好,你还真别我和急。不服的上网找份『中文八级考题』试试),但即使我可以熟知很多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不认识的英文单词,但难道可以说我的英文就比他们还好吗?
    
但这和我应聘这份工作有什么关系吗?我的英文水平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吗?你这份工作是在为政府起草法律文件吗?
    
我的经验告诉我,一旦有人给出这种答案,已经等于是说『我实在找不出其他理由了,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好吧,既然如此,再聊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感谢对方的时间,也感谢对方的坦诚,希望日后有机会合作。祝您有愉快美好的一天。再见。嘟~
    
然后很快联系上推荐我这份工作的朋友。朋友知道后也大吃一惊,在了解过我和Q的一些谈话内容后,他答应帮我去了解一下。
    
第二天朋友就回复我了,说他找更高级别的领导了解过,领导表示这次招聘全部是由Q在负责。而他和Q后来也谈过一次,但Q给出的说法,还是和我之前谈的差不多,还是在强调我『交流技巧』方面的不足。
    
最后,我问朋友,你和Q认识多久了?他马上明白我意思了,说其实和Q并不熟,之前都没有打过交道,是借调过来这个部门后才认识的。他是知道我因为这份工作而放弃了之前的offer的,所以他也觉得很过意不去。结果轮到我回过头来安慰他了。
    
好吧,我想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了。
    
有些事情让人觉得郁闷的地方在于,你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苦于没有真凭实据,你很难向其他人解释。有时其他人尽管对事情了解有限,但出于关心,往往会和你说些安慰的话,不过这些安慰的话往往又没有说到点子上,反倒让你觉得更加憋屈。
    
我知道有人在言不由衷,但我不知道人家言不由衷背后的原因。尽管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这只是我的猜测,写日记时我会想到啥说啥,但在这里不方便。
    
我在写这段时,脑海里回旋的旋律是林忆莲的《讲多错多》。贴段歌词让大家感受一下...
    
讲多错多 胡言乱语似高歌 Ha...
讲多错多 前言后语错得多
终须会过火
    
我生气不是因为我落选了,毕竟这是双向选择,你能够选择拒绝教授的offer,人家就同样能选择拒绝你的申请。大家都在做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在这上面并没有谁对谁错。如果真的是学艺未精,自己只能心服口服。
    
真正让我生气的是,我感觉自己没有受到公正待遇,但偏偏你又没办法去申述。亏是吃了,但从中学到了什么教训吗?
    
学到了夹起尾巴做人,做人不能太高调?学会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
    
不禁想起了一段老罗语录:
    
希望那些喜欢用『枪打出头鸟』这样的道理教训年轻人,并且因此觉得自己很『成熟』的中国人有一天能够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有的鸟儿来到世间,是为了做它认为正确的事,而不是专门躲枪子儿的。如果没被干掉就继续彪悍继续嚣张下去,如果被干掉了老子就认了。
    
好吧,再彪悍再嚣张,吃饭问题还是要考虑的。
    
教授那边我是不好意思再回去了,接下来又要重新找工作了。
    
等等,为什么不好意思再回去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安慰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46:5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提到发生了一件事,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
    
我当时用的是『无巧不成书』(汉语词典: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因为自己的经历已经够曲折的了,再加上这件事,这两件加起来真是too real to be true(太过真实以致令人难以置信)。就算编小说也不敢这么编的。
    
但事实确实如此。
    
昨天一位朋友在我的文章后面评论,提到他也是在这所大学应聘一个职位,刚开始时也是笔试高分,面试感觉不错但最后也是被人拒了。
    
刚开始时我觉得挺可惜的,于是怎么也得关心一下,就和他私聊了几句。结果越聊下去,发现两人提到的事情越是一致。最后大家把工作职位,应聘部门,面试地址,参与面试的人员名单拿出来一一对照,发现竟然完全一模一样!区别只是我的面试时间在10月中,他在11月中。
    
原来和我有同样遭遇的还不止我一个,巧的是我俩居然认识,更巧的是我刚好写下来了他也刚好看到了。
    
于是我俩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和看法拿出来交流,几轮对话下来后,我俩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btw,这位朋友是上海交大的计算机硕士,出国前在三星、爱立信工作了将近10年,资深软件工程师。人家实力如何,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
    
昨天的文章出来后,评论里面出现最多的是『over-qualified』(资历过高),因此今天我想结合一下自己活生生血淋淋赤裸裸的例子及多年的职场体会,谈一下这个话题。
    
新移民落地后,找工作首先遇到的一个难关是没有local experience(本地工作经验),用人单位缺乏参考,因此在录用上有所顾虑。
    
海外发达国家注重个人诚信,因此在招聘员工时,都会对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应聘者在申请职位时,也需要提供前老板的推荐信。你说你之前在某公司担任过某职位,很好,那我除了看你前老板的推荐信以外,还会找你前老板了解一下你的过往工作表现。越是注重行业形象的公司,对员工的背景调查就越是严谨。
    
因此,员工在离职时,即使再心怀怨恨,至少在台面上也不能做的太难看。不然把你老东家给惹火了,不肯给你写推荐信以外,还在日后新公司的背景调查上给你说几句坏话,那你不但新工作没戏,而且基本上都不用在这个圈子混了。
    
因为新移民没有本地工作经验,新公司就很难找你老东家背调。除非你老东家是某些大型知名跨国企业,公司名声响亮之余,你上司的英语水平也足够高,那人家才觉得去做背调是有价值的。
    
当然,我这里说的只是大公司,如果你找的是小公司的工作,那背调就没那么重要了。
    
新移民千辛万苦找到本地工作后,做个两三年,填补了『本地工作经验』这一空白后,再找出来工作,就容易多了。
    
不过接下来就会有另一个难关了。对,就是『资历过高』。
    
我之前提过,我在应聘这份工作前,不是没有考虑过『资历过高』这个问题。我在看来,所谓的资历过高,是指员工的背景和能力超过了这份工作所需要的资质。对应聘者而言,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就看你(未来)上司怎么理解了。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你老板『心胸足够宽阔,而且水平足够高』,ta会觉得这是捡了大便宜:我用低职位的薪水请了高水平的人才回来帮我,简直天天都是双十一啊好不好!我不管你是否抱着『骑牛搵马』的心态进来,只要你在我团队工作期间的表现,能对的起你的『资历过高』,那我一定会在我能力范围以内,给你提供最好的支持,让我的项目/团队和你一起快速成长。日后哪怕你翅膀硬了,要远走高飞了,那我也不吃亏啊。毕竟我用红米的价格买了华为Mate 9(保时捷版哦)回来,还用了好长一段时间哦。
    
事实证明,我现在的老板就是这类人。虽然他上周才从纽约回来,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不多,但这段时间下来,我已经从他身上发现诸多令我感动之余又觉得新鲜好玩的事情。这个留待日后挖坑,这次就跳过了。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你老板不是『心胸足够宽阔,而且水平足够高』,那ta就会觉得你相当危险:因为你的存在会对ta形成威胁。这种威胁除了来自ta担心自己的位置,还来自于ta的威信和风头和你比较之下相形见绌(我朋友在面试时,就被Q问到如果和manager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处理,不过看来当时他的答案并没有打动Q)。
    
一旦你老板屁股决定脑袋的想法形成了,ta越精明,你的日子就越难熬。当然,如果ta足够精明的话,你根本就不会被招进去。
    
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不管你老板是否『心胸足够宽阔,而且水平足够高』,只要招你进去你能马上帮ta解决燃眉之急,那就先招你进来再说。再往后事情怎么发展,那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当时我从朋友那里了解的情况是,这个部门因为重组,走了一大批人,所以急需招兵买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刻,你的『资历过高』反而会成为你的优势。玩过《三国志》的同学,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乱世重才,治世重德。
    
但我只猜到了前面那一半(部门的确急着用人),但没猜到剩下那一半(有人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太强势了)。
    
通常来说,如果用人单位不是急于招人,是不会找外面的职业中介帮忙的,因为中介的收费会比较高。我10月中面试时,那时该部门虽然等人用,但还没有急到要动用职业中介。但多场面试下来,部门还没有招到合格的人(原因你猜?),于是按照流程,这个职位会被暂时关闭。然后部门一方面重新检讨这个职位招不到人的原因(工资太少?职位描述不清晰?),另一方面加大资源投入(最直接高效的就是请中介帮忙),最后重新打招聘广告,开放职位。
    
这段时间通常在2周左右,所以我是第一轮(直招,10月),我朋友是第二轮(职业中介,11月)。
    
好吧,关于这次不成功的找工经历,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上帝已经给你开了一道门,你偏偏要走另一道。等你发现此路不通时,你会回过头去请上帝为你重新开门吗?
    
我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接着做了一个梦。
    
然后梦醒了,我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安慰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8-6-2020 18:47:19 | 只看该作者
梦里面的内容,别说现在,就算在当时我也记不清。只记得是做了一个梦,醒了之后就好像有人曾经告诉过你,go ahead,然后你就信了。
    
在收到Q的拒信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哎呀,难道真的要找回教授拿回offer?』,而不是『好吧,继续找下一份工作吧』。这说明了,自己其实对教授的offer还是很在意的。
    
之前在文章评论里有同学问过,我为何不去找外面的公司而一定要去大学?
    
除了因为公立学校是非盈利组织,所以工作压力小,办公室生态相对简单(好吧,只是相对),而且离家很近,走路也不过10分钟路程(每天节省在路上的通勤时间,一年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大学的环境。这和自己的大学经历有关,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否则又要给自己多挖几个大坑。
    
总而言之,只要是类似的工作,哪怕大学的薪水低一点,我也会选择大学。
    
现在问题是,教授当初给了你offer,你给拒了。现在看看日历,已经过去了6周,人家很可能都已经找到人了。再说,不是有句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吗?你自己又不是没本事,干嘛非要厚着脸皮回去找人家?
    
好吧,不妨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觉得教授当初肯这么爽快地给offer,一定是自己表现很好,因此他对我非常满意。
    
其次,我认为以这份工作所要求应聘者具备的经验技术,再结合这样的低工资,其实是非常难请到人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you pay peanut, you got monkey。(好吧,我承认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我就是那个猴子)
    
最后,我觉得这份工作就是主安排给我的,我不接受也不行,也不会轮到别人接受。
    
是的,那天醒来后,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直觉,我就是感到这份工作我还有机会,只要我肯回头。
    
于是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马上打开电脑,吭哧吭哧给教授发了邮件。
    
先问候教授你还好吗,然后冒昧打扰,如果之前那份工作还在的话,我想告诉你,我回心转意了。如果可能的话,请重新考虑我。
    
后面还写了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有自己被另一份工作吸引的原因及后面发生的事情。由始至终,我都没有透露『另一份工作』涉及的公司和人名,还有自己被拒的原因。只是简单一句『公司重组,最后落选』带过。
    
接下来,为自己可能因此给教授带来的种种不便,还有时间上的损失及工作上的耽误而抱歉。
    
最后,我加了一句:
    
I believe if you are honest and treat a job with respect, then whatever happens is meant to happen, because it's all perfectly natural.(我相信,如果你是诚实的并且对一份工作心怀敬意,那该来的始终会来,因为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邮件发出后,我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是否一切都是注定的了。
    
之前和教授通邮件时,教授基本上都是秒回(除了最后那次拒绝了offer的回信)。这次邮件发出去后,再没有听到教授的回音。是教授已经招到人了?还是说教授已经对我失望了,不再有兴趣和我联系了?
    
邮件是19/10下午发出的,一天后20/10的下午接了一位教会朋友的电话,聊了一下找工作的事情。这位教会朋友听完了我的经历后,鼓励我说上帝如果要让你进入一道门,那祂会先让你经过另一道门,她还说晚上会为我祷告。
    
然后到了21/10的早上,我起床后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东西,忽然发现邮箱里有未读邮件。打开一看,教授回信了!
    
*接下来我把来往邮件的内容选一部分发上来。不是偷懒,也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希望各位同学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我的心情起伏。也希望自己的文字没有夹杂太多的『翻译腔』。
    
『感谢你的来信,这让我感到很意外。
    
这份工作目前还是开放的,我们正在考虑下个月重新打广告。我还要进行一些调查,以确认这份工作可以重新给你。
    
如果我们最终给你offer的话,你最快可以什么时候开始工作?我在美国,11月底才回来。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可以先开始做点准备工作。』
    
好的,这份工作还在,我还有戏!这个教授也是有趣,一边说还要等确认才能给offer,另一边已经在说让你着手准备工作了。
    
于是赶紧回信感谢教授,说这很让人振奋,如果自己有幸拿到offer的话,可以随时开始工作。
    
回信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忙下楼告诉老婆这一好消息。两人高兴的抱成一团,口中不停地说『thanks God』。看来大门果然没有关上。
    
但之后的一周就再也没有收到教授的邮件,学校也一直没有人联系我。中间我给教授发过一次信,表面上是提供第二推荐人,实际上是在提醒教授该给点反馈了。但教授还是没有回复我。不会是中间哪里出问题了吧?
    
最后,我觉得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因为都10月底了,如果11月底前不能把工作的事情给定下来,那从12月份开始到明年1月份这段时间,基本上公司都不会招人的了(大家都跑去准备圣诞节了,谁还有心思去搞招聘?),那我岂不是这几个月都没工作?
    
所以我在28/10又给教授发了个邮件:
    
『希望你渡过了愉快的一周。
    
我的确很想为你工作,我也很尊重学校有一个严谨的挑选应聘者的流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收到学校的任何反馈,这让我有点担心,自己是否还在学校的考虑名单上?
    
我之前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我现在可以随时开始下一份工作,但不好的地方是,我要开始承受接下来没有收入的风险了。
    
尽管我做了充分的财务准备,让我不致于为没有收入太过忧虑,但我仍然不喜欢一方面要不断给家人(尤其是我老婆)解释我们不需要为家庭的经济状况担忧,另一方面我除了等待,又做不了什么事情(是的,这又引发了我给老婆的新一轮解释:我这不是在浪费时间,我一直在为下一份工作在学习,在充电)。
    
此时此刻,我觉得如果能收到学校的反馈,将会大大降低我的担忧。』
    
这次教授当天就回信了,看了回信后我就彻底放心了。
    
『抱歉让你久等了。我非常乐意再次给你offer,我们这边正在走流程。因为目前我在海外,所以一些协调工作我无法参与。希望我们这边能有人可以尽快联系你。』
    
29/10,教授又来信了,确认了我将会很快收到offer,并在邮件中和我谈了工作上的一些安排。
    
31/10,终于收到了学校的正式offer。
    
2/9第一次收到教授的offer,然后得而复失,再到失而复得。最终拿到这个offer时,已经是31/10,足足过去了10周。
    
这10周的经历里面,最值得自己反思的,是自己的『只要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只要拿到面试,就一定能拿下』的定律终于被打破了。
    
实话实说,刚开始时,我是觉得挺难受的,毕竟这是对自己信心的一次强而有力的打击:你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
    
你能力再强,总有一些未知的事情是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你能力越强,掌握的资源越多,那潜在的资源争夺冲突也必然随之而增多,区别只是你是否意识到而已。
    
哥林多后书有一章专门说的是对人的软弱的看法,当中提到:
    
『他对我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9,10)
    
这样的内容,在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时,你是很难领会的。正如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人总是习惯于把成功归功到自己的个人能力(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能拿下),而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拿不下是因为遇到了不好的人)。
    
但当你遇到了即使你尽力了,却仍然失败的情况,你就会开始反思,开始意识到以前很多事情看似是靠个人能力解决的,其实背后远非如此简单。
    
这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份工作的得失,但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次见证。
    
一样的春天,却不一定给予所有的人相同的喜悦,因为欣喜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过冬的方式。如果没有竭力对抗过严冬,耐心等待过初春,就很难体会春天的温暖及可贵。
    
是的,人生就是要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耐心等待将要得到的。
    
(全文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kevin妈妈 + 50 恭喜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8-6-2020 20:02:08 | 只看该作者
心路历程,写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8-6-2020 23:03:2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重回freeoz。   楼主一次性贴完, 我还得慢慢才能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9-6-2020 09:41:28 | 只看该作者
karl.lee.2004 发表于 8-6-2020 18:29
好吧,出关了,可以回来朋友圈了。

这段时间闭关修炼去了。

楼主太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9-6-2020 09:56:45 | 只看该作者
karl.lee.2004 发表于 8-6-2020 18:38
今早下大雨,跑不了步,所以可以多留点写作时间。

如果是普通的朋友圈文章,比如什么吃喝玩乐的,以及看 ...

这锻炼的不是打字,这明显锻炼的是大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9-6-2020 10:03:35 | 只看该作者
karl.lee.2004 发表于 8-6-2020 18:47
梦里面的内容,别说现在,就算在当时我也记不清。只记得是做了一个梦,醒了之后就好像有人曾经告诉过你,go ...

遇到一个好老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9-6-2020 10:34:55 | 只看该作者
工作到一定程度,有了实践经验,尤其是财务稳定了,再读书深造,追寻下一个梦想……路还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9-6-2020 11:16:24 | 只看该作者
妮南 发表于 9-6-2020 10:34
工作到一定程度,有了实践经验,尤其是财务稳定了,再读书深造,追寻下一个梦想……路还很长。

还真的是这样。

我现在整天考虑着,是不是应该重回校园,再读一个degree,圆我的一个校园梦。

刚开始想去读一个data science的master degree,但后来又想,现在已经不需要为caree path来增加经验值了,所以要不读一个文史哲之类?

但我又担心自己只是叶公好龙,只是一般的爱好,还不足以支撑去读一个degree。

还在思考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妮南 + 1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9-6-2020 16:51:56 | 只看该作者
karl.lee.2004 发表于 9-6-2020 11:16
还真的是这样。

我现在整天考虑着,是不是应该重回校园,再读一个degree,圆我的一个校园梦。

走一步,看一步了。
每个人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选择专业只是为了拿PR或更容易找工作;也有的人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方面进一步深造;还有人只是出于兴趣(若是不差钱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0-6-2020 12:08:58 | 只看该作者
karl.lee.2004 发表于 9-6-2020 11:16
还真的是这样。

我现在整天考虑着,是不是应该重回校园,再读一个degree,圆我的一个校园梦。

佩服这么能读书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9-4-2024 22:59 , Processed in 0.066599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