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贝雕分几种类型?分别怎么进行? 答:虽然偶们都交了申请费,可是那区区几千块澳币的费用也不够移民局每个人都上门详细调查阿(当然他们是委托驻华大使馆、领事馆进行,但中国地儿这么大,要挨个弄还是很费钱啊),所以一般贝雕会有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a. 电话调查:直接打电话给你本人、你的单位、联系人来核实你的工作内容和推荐信、简历是否一致。时间通常从10分钟到1小时不等。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移民局未必会直接打你在申请表、推荐信上留的那个推荐人电话和单位电话,因为。。。移民局也怕大家串通阿,所以他们是有可能直接打114去查你公司的电话然后直接打进去。第二,除了推荐人,公司的前台、人事一般也会成为他们调查中顺便询问的目标,所以光跟推荐人打招呼还不够,前台和人事最好也先打好招呼,不要到时候不配合。
b. 上门调查:通常会由一个领事馆的官员带一个翻译上公司去直接调查,时长不定。虽然中国的使领馆都在大城市,但这并不代表小城市他们不去了,反而他们时不时的就来个突然袭击。
a. 工作经历公证:由公证处根据档案材料和劳动合同出具,由于是公证处出具证明工作及工作单位的真实性,所以比较有公信力。
b. 税单:由国家机关出具,比较有公信力。可以从入职到申请前最后一个月当中选取几个月的税单(或者是年度税单),比如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月,当中某月,这样比较能证明你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
c. 社保单、公积金单等:由国家机关出具,比较有公信力。使用方法同税单。
d. 公司按月打印的格式工资单:注意是“格式”工资单,就是平时确实每个月都在用的那种,临时做一个没什么必要。
e. 印有照片的门卡、公司发出的奖状等:同时有本人的信息和公司的信息,并且一般都加盖了公章,比较有说服力。
f. 推荐人的名片、自己的名片:理由同上,并且如果两人是同一格式的名片就更加能说明问题。
g. 公司内与同事的合影等:如果在公司的门口或有logo处更好,最好还同时挂着公司的门卡。
h. 如果公司有些特殊情况,比如办公地址在商住楼、居民区什么的,最好能同时附上证明公司存在的文件,如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如果老板肯给你的话)等
a. 人员类:记得在差不多快贝雕的时候跟推荐人、人事、前台打打招呼,送个礼物什么的让他们记得你。特别是推荐人,不妨用信或其他方式提醒一下,让他们有个感觉;如果关系好的,直接和他们打打招呼拜托拜托也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也有所警觉,知道移民局来了该怎么应付。要跟他们提醒的内容一是简要跟他们介绍一下移民局可能采用的调查方式,解释一下什么是电调,什么是门调,一般调查会有什么步骤,大致会问些什么问题;二是要把当时推荐信的重要点,比如你的入职时间、岗位、主要工作职责的要点跟推荐人重新复述、过一遍。这样,你不慌,他们也不会慌。
b. 文本类:为了应付电调,可以把你的入职时间、岗位、主要职责等跟相关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复述下,加深他们的记忆。为了应付门调,有如下材料可以准备:i)把入职时间、岗位、职责、公司部门组成、同事有几人等用简短中英文列在本子上或者电脑里,自己经常拿出来复习一下。如果调查的时候自己把这些东西说错了那就傻了; ii)把印有照片的门卡、有本人和客户签字的文档、电脑里署名为本人的电子文档、由本人为作者的文档代码等、有本人签字的公司文件等各自心里默记摆放位置和查找方式,比如有的在自己电脑里,有的在人事那里,这样努力做到移民官员要什么东西,都能很快拿给他们看,而不要到处找不到导致人家怀疑你材料存在与否; iii)会计类别的理顺下工作流程,计算机类别的理顺下操作和写代码的工作流程,tra类别的理顺下操作流程,并确保随时可以把这样的工作流程演示给陌生人看,这样一旦他们提出要看你实际操作就不会手心出汗大脑一片空白了。 文本的准备不建议特意找个抽屉整理一套相关文件,那样反而显得假,还不如所有的东西依然按照本来的地方摆放,但自己经常回忆一下怎么样去找到它们。
c. 应答类:先说一点可能有点无奈的,当不幸遭遇上门贝雕时,请不必因为讲客气而接待调查人员,不用帮他们倒水倒茶,我们就继续做自己日常的工作就好了,否则万一被他们误认为是接待人员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至于接待工作。。。就交给前台去办好了 再来就是平时时不时的操练下用英语描述日常工作、职责的能力,因为确实有同学是直接电话里开英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