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论文] 《山海情》(III)—中国的官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9-2-2021 20: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行者之心 于 9-2-2021 21:37 编辑

2021-02-09

狼和狗
狼和狗虽然是近亲,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情。狗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忠诚的化身,而狼据说很难驯服其野性,甚至比老虎狮子这类大型猛兽还要难以驯服。但狼作为狗的祖先,一但被驯化,却成为最为顺服的奴仆。

狼和狗这种既亲近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很有启发性,它们和中国文人与中国官吏的关系很相似。

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大的出路就是通过科举制度,赢得一个官身,这样就完成一种类似鲤鱼跳龙门一样的地位突变。官员虽然大都出身于读书人,但他们这个阶层和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却泾渭分明,有着截然相反的品性。

通常我们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工作敬业,为人正直,虽然有时性格古怪,还会僵化迂腐,不懂变通,但他们通常更富有同情心,恪守法律道德。

相比之下,官吏则为人更加圆滑,他们对下级严厉刻薄,对上层阿谀谄媚,为利益不择手段,对权势则卑躬屈膝。他们只热衷于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权势转化成物质利益,另一个是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更大的权势。

当然我这里列举的只是一种普遍印象,或有成见。如同我们普遍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英国人古板一样。这种标签未必适合具体的人,不过是对一个族群的一种概括。而这种概况往往是一种成规陈见。

我前面介绍的官吏特性多是负面,通常被认为是贪官污吏的典型。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存在这样的典型,不然也难以形成这种成见,只是这类官吏究竟占多大比例,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这些描述则很难估计。

正直敬业的读书人为何在当官之后就变得世故贪婪起来?这种身份转变引发的性情转变背后的原因究竟如何?这个问题甚至比野性十足的狼在被驯化后为何成为奴性十足的狗还要难回答。我在这里无法给出一个简洁而又有说服力的答案,只例举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有趣见解。

一个是《围城》中的妙语,“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另一则是贾宝玉关于女子的见解,“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官员的狗性
前面介绍的只是一种贪官污吏的典型形象,而真实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如果电视剧中讲述的真实,还是非常可爱的。不过即使是可爱的官员,一不小心还是会暴露出一些狗性。

《山海情》的主角马得福是山区贫困村飞出来的金凤凰。在家里全力支持下,到外界读了两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县里从最低级公务员开始做起。这个从最基层干起来的官员,经过25年的奋斗,完成一系列艰苦任务,最后升到了县委领导的位置。在介绍马得福之前,我们先介绍剧中另一个官员张主任。

张主任在剧中也是一位正面人物,一个好官。但在第一集中,剧务组似乎还没有想好如何树立他的光辉形象,所以那段表演颇为真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官员中存在的那种狗性。

张主任开始的任务是把一些农户从山区移民到戈壁沙滩,但因为戈壁沙滩生活太艰苦,连房子都没有,只有沙尘暴,所以一晚上就有七户居民从戈壁逃回山区老家涌泉县。于是张主任在上级杨县长面前如同一只做错事的小男孩一样被训得狗血喷头。

当时张主任为了快速返回县里汇报,扒煤车连夜赶回,头发乱蓬蓬,满身满脸都是煤灰,外貌如同刚出井的煤矿工人,气质则像一个流浪汉。一身正气的杨县长在训斥完他之后,为了表示对他的关心,伸手帮他整了整衣领。当时张主任如同小狗一样温顺。如果他要是长着尾巴,一定会摇上一摇。

就在这时我们的主人公,一个毛头小伙子马得福,手里拿着介绍信过来了。简单自我介绍后,杨县长头一扬,没有搭理就直接离开了。这时张主任接过马得福的介绍信,他的神态则立刻从在上级面前的温顺小狗转变成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猎犬。他以威严的目光警惕打量着这个神态拘谨衣着简朴的年轻人,官员眼中的一介草民。。。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剧组开始从新树立正派官员的形象。电视剧后期,张主任升为张书记。他这时面临的问题是大群农民工跑来讨薪。当时的情况是张书记正在办公室办公,一群农民工开始冲击办公大楼。张主任的下级办公室主任和另一位官员慌忙跑到张书记面前申请指示。现在角色形象转换,张书记昂首挺胸,那两位下级官员则如狗一样哈着腰。他们请示要不要他们出去把农民工拦住,这是要他们扮演另一拿手角色:看门狗。不过张主任今非昔比,他不让拦阻农名工,而是让他们排队逐一到他的办公室里反应他们的诉求。

联想起张前后为人处事态度的变化,不知道是剧组后期忘记了早期角色的形象设计,还是特意通过反差表达人物的进步。张主任在升为张书记后,终于摆脱一个狗的形象,而以一个更像人的角色出现了。

马得福故事一
马得福是剧中的第一主人公,在25年基层官员的生涯中,除了正直之外,他表现出最优秀的品质是锲而不舍。

而他的政绩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劝下级百姓听话,第二种则是劝上级官员作为。关于他如何劝百姓听话,百姓又为何不听话的故事,我们下集再讲,这集讲讲他是如何劝上级官员作为的。

第一个故事是为新移民村通电。移民村刚建立,村民生活及其困难,不仅没有水,连电都没有。上面规定,移民村必须满60户人口才可以通电。经过几次努力动员,本来应该可以凑够户数,但移民途中,逃跑了三户,最后村里只有59户。因为没有电,生活太艰苦,这59户人也随时可能跑掉。为了通电,马得福,当时职务是个小组长,只好去求供电所所长。

这个所长是个奇葩,怕麻烦假装不在办公室。这时我们的马得福发扬他的长处,坚韧。他天天守在所长办公室门口,堵所长。堵了几天之后,所长拗不过他,只好见面。这时所长才告诉他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权力,于是把责任推给了局长。

马得福于是又跑去找局长。这时的奇葩情节是正局长正好调走了,只有两个副局长在。然而要把通电户数从60户降到59户需要局常委会议通过,这个必须要由正局长牵头,不然副局长也没有这个职权。而新任正局长何时能到岗还没有定数。两位副局长在正局长到来之前都怕担当责任,所以不肯办事,这样的情节也颇具中国特色啊。好在这时我们第一集提到的水花英勇地拉着她残疾的丈夫和女儿徒步四百多公里来到移民村,补足了60户,才让他们通了电。

马得福故事二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通水。移民村没有水,生活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用架子车拉。而农业用水需要水站供水。当时正当麦子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地里浇不了水,后果会是颗粒无收。

农民头脑简单,遇事只会动用暴力,和水站发生冲突,当然也搞不到水。这时已经成为村代理支书的马得福亲自到水站解决问题。原来因为种种行政关系的调整,他们村已经不属于原水站管辖范围。而自己所属辖区的水站还不知道何时可以建设。如果要用以前水站供水,必须高价购买。

先不说这样不顾及基础设施是否到位就进行辖区调整有多么不合理,关键是当马得福好不容易动员村民集够水钱后,水站站长又故意刁难,只放很少的水,让水根本无法流到田地里。

这时马得福不得不再去找水站站长。而站长却跑到县里开会去了。走投无路的马得福只好带着村民一路赶到县里会场。这时中国清官戏典型的一幕上演了。开会的大领导先阻止企图驱散民众的下级官员,然后听取了马得福的事情介绍。这时那个站长则好像犯错的小狗一样鬼鬼祟祟地试图躲藏。他被大领导揪出来很批一顿后,表示马上放水。而马得福则带领村民开始对大领导感恩不尽。。。

马得福故事三
第三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有些相似,不过更加富有戏剧性。当时村子在得福弟弟种植蘑菇赚到钱后,和周围许多村庄在领导的鼓舞下开始大批量种植蘑菇。最后生产过剩,蘑菇卖不出去,不但赚不到钱,还欠下修建蘑菇棚子的贷款。而这时县里还要村庄召开现场会议,要以种蘑菇致富的成功事例作为县工作的重要政绩。

这时的马得福非常困难,他两头受气,上面为表功绩的官员逼迫他筹备现场会,下面一个个走投无路的村民找他解决滞销蘑菇问题。情急之下,马得福只好铤而走险,开始和村民进行密谋。。。

最后现场会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如期召开。现场彩旗飘飘,锣鼓冲天,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挥舞着小旗子,一起跳跃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呼声中,几辆轿车载着县委各级领导庄严地进入会场。然而马得福没有按照上面发下来的稿子汇报政绩,而是出人意料地开始道出村民的苦衷。这时高潮来临,一队村民推着一辆辆腐烂发臭的蘑菇进入会场。。。

和前面的故事一样,经典的一幕出现了,我们的大领导这时才了解真相(不知以前那么长时间他们都躲到哪里去了),于是把下级报喜不报忧的官员现场很批一顿,然后当场保证县里要把帮助村民推销蘑菇当作主要任务来抓,同时还指示县机关食堂必须顿顿吃蘑菇。。。

通过这几个小故事,我们大概能理解基层官员的主要任务了吧。除了安抚百姓,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上级官员不要打瞌睡,能有所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9-4-2024 23:47 , Processed in 0.0116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