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6-2-2023 03:51:16
|
只看该作者
2020-9-18 15:51
记录进度
(1)悉尼的线上考级机构Con Brio通过邮件发来了Diploma考级通过的证书和报告,对于这个成绩孩子很兴奋,距离Distinction差了5分,ta稍有点遗憾,但还是非常开心。
报告中,三首曲子反映出的共同问题都是有个别地方Tempo和Rhythm还不够完美;表现好的地方在于innate musicality和commendable memory work。
(2)Chopin的英雄舞曲已经开始学了两个星期,觉得比AmusA难度明显又高了一个层次,就好像几年前学K310一样。孩子觉得对手速的要求更高。每次我都对这个曲子左手部的音符叹为观止,这些音符组合在一起,低音部真有气势。
老师要求的音阶练习,一直没有去做。
2020-9-18 23:39
晚上在听钢琴独奏【Music of the Night】(Andrew Lloyd Webb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bIGyZY-&index=3)
时,想起前面提到的【报告中,三首曲子反映出的共同问题都是有个别地方Tempo和Rhythm还不够完美;表现好的地方在于innate musicality和commendable memory work。】
我突然发现这不是两年前【心得】开篇时提到的电影“森林钢琴”里的阿海么?原来我们也是一直按照这个野性的路子前行的。很开心。
要给孩子50澳币作为奖励,ta没拿,我还以为是音乐无价,等会老婆才跟我说,孩子觉得少,想要300元。。。
然后晚饭的时候,跟孩子商量,把背、翻译唐诗的奖金从目前的每首$5,提高到前25首,每首$5;26-50首涨为$6/首,51-75首$7/首,76-100首$9/首。孩子居然觉得比拿300元奖金合算,飞快地成交。看来有人的口算能力有些堪忧啊~~~
2020-9-21 01:20
从1982年-1990年三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赛的录像(三部纪录片),其中1982、1990年的非常有意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AEZq1bAdE(198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jJOORfZGA(1990)
为了容易理解赛制和潜规则,可以参考下面的中文文章
https://kginstruments.weebly.com/38899271382356027396/151
之所以放上这些大赛录像,是为了增加下视野——看看我们眼里的大师们年轻时是如何面对镜头,谈自己对比赛的看法,和经验;看看评委们的想法;参赛不容易,得奖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人患得患失,年轻时的敏感、神经质,谦卑,对30年后的自己,在职业和生活上的影响。(对PIANO,Violin得奖的一些人做了些研究)
---------------------------------------------------------------------------------------------------------------------------------------------
孩子的小提琴老师说ta进步快,到今年底,五级考级用的那本书里的曲子到年底估计能学完。
我觉得这正是应了那个规律:小提琴刚开始入门难,后期提高时相对于入门要容易些。
年初,买了一个Itzhak Perlman Master Class线上课程给孩子看,ta早就看完了。我昨天第一次看,总共四个小时的课程,非常有启发(或许这也促进孩子小提琴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感觉更像一本武林秘笈的【心法】。也许有空的时候,我可以把这四小时的课程整理笔记出来,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对钢琴也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其中有一条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针对音乐老师讲的一节中,Perlman强调了一点:老师对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该说什么,而是【哪些话是不该说的】。
2020-9-21 20:54
看了看82-90三届柴赛,基本上每次大赛的前两名,在后来都是有比较长久的独奏商演;进入决赛,但没进前四名的人绝大多数只是在乐团里做个首席。有一个哥们,英俊潇洒,30岁参赛,拿了第四名,后来天妒英才45岁心脏病去世。还有一些拿了第2、3名的,连维基解密也懒得登载他们。大家只关注第一名。
2020-10-8 01:27
把Music Performance (MP)作为VCE科目的可能性
欢迎对这个VCE科目有实际经验的家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和忠告。
(学校没有提供Investigation和Style&Composition,只有performance)
VCE就像竞技游戏,需要选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调动各种技能、方法、计算,得到最高的成绩,所以VCE的考量,要从现实功利角度出发。
(1)如果科目数量是准备4+2,奔高分去的情况。因为MP不是加分项目,相比于其他有高加分的科目来说,MP更像一个稳扎稳打的科目,最后算分的时候,多半是后面2个科目里的一个。这就意味着MP为总分贡献出10%。假设两个考生分别考了30分和40分,MP的raw score差距是10分,但因为都落在了后面两个科目里,所以体现在aggregate的差距是1分。 根据2019年的VCE Aggregate to ATAR的情况, 实际在ATAR相差只有0.05-0.2分或更多(高分值比如ATAR99分,相差是0.05;低分值越,比如97,相差0.2;分越低,相差越多)。重点在于:拿40分所付出的努力与拿30分所付出的努力差别很大。
用4门主课里高加分科目所花时间,去弥补这10分所带来的0.05-0.1的差距,时间精力的投入产出比显然非常划算。
(2)再来看看MP拿到40分以上的都是什么样的选手。因为样本数量非常有限,仅能通过我身边几个考过这门课的人来得出很粗浅的结论(欢迎更多的人来给些实例)。大概率上,能在40分以上的,多是AMusA或者LMusA水平(有几个LMusA得分在45以内)。
(3)有一种情况,就是按照既定任务,考生至少已经完成了4+2里的4,MP只是作为Y12四门必考课之一来完成而已。
这属于牛蛙们的爱好,不在本分析中。
走专业路线,必须要考该科目的也不在本分析中。
2020-10-13 00:44
无意中发现一部台湾电影【逆光飞翔】,能把一个钢琴舞蹈小故事拍得纯净唯美如此,我会给已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看看。
2020-11-2 19:31
墨尔本在经历几个月封城后,终于解封了。我们也恢复了正常的面对面上课。之前每周都是通过ZOOM跟老师上网课。学完了"英雄",开始学K310 3 rd mvt。考完diploma 后,跟老师沟通了一次,加强 音阶、视奏的训练:。
在没有压力和督促之下,孩子可能已经渡过了瓶颈期,表现在:一方面可以比较随心所欲的每天找时间练习;另一方面更专注细节。
前段时间跟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聊了一个多小时,他父亲是我大学宿舍的,年初刚刚去世。孩子在国内省重点中学每次考试年级基本排第一,但现在要休学。我以为自己能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重回学校,可惜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思想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多么重要!
我也跟当年引导我们找到现在这个钢琴老师的家长聊了很久,他们家老大在初中就取得LMusA,后来在Cello方面取得CMUSA,后来又回到Piano上并参加了VCE。非常棒的高考总分成绩。现在大学时也开始教学生学钢琴了。这也是非常好的,不是么?
2020-11-8 15:29
已经私信发你了。
可以面对面上课。要戴口罩,屋里只允许老师和一名学生,12岁以下的学生,可由一名家长陪同。
2020-11-11 16:30
需要些耐心,等老师有空了,会回复短信。陌生电话打给老师,接起来的概率非常小。
2020-11-24 12:04
选择题
孩子的【品德】、【身体健康】、【学识】,从家长角度来看,哪个排第一?或者换个方式,一对儿因素一对儿因素的来比较:
(1) A. 一个孩子品德非常好,但身体不行;B.身体非常棒,品德不行。AB只能二选一,家长会选哪个?
(2) A. 一个孩子学习非常好,品德差:B. 品德非常好,学习差。AB只能二选一,家长会选哪个?
身体素质提高是肉眼可见、立竿见影。学习成绩提高也可以肉眼可见。唯有“品德”这个东西是最难测量,也不是靠学习能取得的。所以,家长们容易急功近利,用肉眼可见、容易测量的心态来衡量“投入产出”。
品德包括自己自身素质(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对别人的素质(社会属性)。
音乐不属于身体健康,多可以归属于品德里,所以别用【学识】的方法和心态来衡量“投入产出”。
2020-11-28 00:20
买了一个MIDI 控制器(25 keys)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孩子很开心,我们都没来得及作为礼物包装好,ta就抱进屋里去鼓捣去了。
这个MIDI controller主要是用来直接通过键盘编曲,它可以合成几乎所有乐器的音色。输入方面的声道数量之多可以相当一个小型交响乐团或乐队。音色录制类似于录音棚。当然所有音色都是电子音乐,不是自然音色。
它的最大好处在于随心所欲编曲,快速在五线谱上记录用键盘输入的音符,同时录下音频。
我买的是25 keys,非常方便孩子携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制作音频。只需要USB插拔,省去了以前录音设备的各种adopter和转换。那些设备稍微像点样的都要几十万人民币往上。
孩子对这个机子的评价是so cool.
2020-12-17 20:19
(1) 学完了 Chopin op 53. 老师说需要时间磨练才能提高起来速度。目测需要再有六个月时间才能演奏。
YouTube上的视频,郎朗在和Seong Jin cho在颁奖晚会上的表演水平很高。看多了,耳濡目染到那个弹奏的味道。
(2)完成了K310 2nd and 3rd mvt;
(3)开始Chopin, Op 40 no.1,目的是多了解一些Polonaise曲子。
放假了,可以开始玩MIDI controller了。
孩子参加了学校的Rowing Club,手指和手臂力量开始增强。手腕变粗了些。。拭目以待后面能弹到哪些力量型的曲子。
下周去海边度假一周,KAYAK,Violin,Surfing,MIDI Control。
祝圣诞节愉快!
2021-1-12 13:47
我买的是AKAI MPK MINI MK3, 25 Keys。见链接,https://www.akaipro.com/products/keyboards
这是挺专业的牌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25 keys到88 Keys几种不同的型号。
因为这个controller实际就是一种输入媒介,跟键盘一样,所以对于非专业选手入门级可以重点考察两点:(1)手感和外观,不同牌子,琴键的工艺制作原理不一样,可以多看看网上测评。除了手感之外还有专业性。之前也看中另一个牌子,但后来看到AKAI这款,明显觉得专业和非专业做出的产品,从外观上还是很有差别的。考虑的地方非常周到。作为入门级的产品,AKAI的25 Keys也不贵。
有一点需要提醒下:我买的Mini这款,琴键比钢琴键要小一些,非常适合放进包里携带。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正常的键。
(2)编曲软件的功能性,MIDI的功能除了现场表演,可以作为电子和声乐器外,它的另一个本职功能是编曲(录制)。所以与产品配套的编曲软件是否好用,就是看品牌真功夫的地方了。AKAI毕竟是老牌做电子音乐设备的,软件设计的经验肯定已经是足够丰富,再加上MIDI设备已经问世几十年,音乐制作软件应该很成熟,USB接口的MIDI技术也有些年头了,这款AKAI MIDI已经出到2.0,无非就是把老酒放在新瓶,口感应该还是杠杠的。我陪孩子玩了两个晚上,编曲软件挺好用的。
软件可以从官网下载,软件需要注册后使用,注册时用AKAI MIDI产品的序列号。
2021-2-16 22:27
我孩子多数时间用的方法跟你孩子老师教的方法是一样的,即pedalling在notes后面,没有刻意强调精准到1/2秒,靠感觉声音出来效果。另外有些情况会采用其他两种方法。
具体可以参看下面链接里钢琴专家的详细介绍
https://www.pianocareer.com/piano-pedal/piano-pedals-art/
2021-2-17 16:46
上面我发的链接视频讲座里,讲得比较清晰。你可以留意看一下,应该能够解答你的疑问了。
三种不同方式,适用于不同表现形式。
2021-2-17 20:45
有一个视频专门拍摄Pedaling 和keys 的配合,更清晰地展示了第一种Delayed Pedaling方式。见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JVelJdnZE
2021-3-10 23:30 我只聊聊自己的几点体会好了,如果觉得有用,那最好。
体会一:关系
先来看几个场景:七老八十的老夫妻吵架,老太婆天天数落老头,吵着要离婚。热恋中的小两口相敬如宾,朋友圈秀爱。拍上级领导马屁。训斥下属。给陌生人帮个小忙。跟陌生人吵架。
这些场景里,哪些顾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一些,哪些顾忌少些,甚至不顾及关系?【不要较真,不要道貌岸然,撕去伪善,来想一想,能否看透这些场景反映的实际问题。】
1)老夫妻吵架——非常不顾忌关系。因为老太婆知道再怎么闹,老头也不会离开,也不会赌气生病,她知道这点,知道这种闹是安全的。她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给对方,而对方不会反击她。所以她可以继续闹。这里的关键词是【安全】。
2)小两口相敬如宾,秀恩爱。我从没见过相敬如宾的小两口是坦诚相见的。因为如果不顾及关系,伤害是致命的,所以必须有界限。
3)拍马屁。顾忌关系的顶层代表。
4)训斥下属。已经不太顾忌关系,因为自己处于强势一方,下属基本不会对自己带来伤害。
5)给陌生人帮个小忙。有些顾忌关系。因为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感到愉悦。
6)跟陌生人吵架。不顾及关系。
好了,再来看看【训孩子、打孩子】这个场景。比较容易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太顾忌关系的场景,因为孩子不会给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家长对孩子的训斥打骂基本不太可能带来孩子对家长的反噬(家长受到伤害),家长认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牢固的。所以有些家长就是在利用这种牢固的关系,不顾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向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包括语言和肢体方面的压力。
当孩子进入青少年,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后。如果还是这样打骂,有可能会带来反噬,即孩子对父母的报复。这时家长会顾忌与孩子的关系,对以前的行为加以收敛。因为家长感到了关系有被破坏的危险。
可在一开始呢?家长没有受到反噬,但孩子自身是受到了伤害,从孩子角度来看待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伤害!儿童期可能不会说,但会通过一些行动反应出来。长大了,可能会说,也可能不说,但更可能会通过更大的行动来表达不满(比如前面几个月里有一次提到的穿奇装异服)。所以家长在这方面千万要慎之又慎!
回到我们自己的情况上来,2019年下半年,因为要准备考级AmusA,对孩子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孩子实现不了,我会批评。后来想想,这可能是造成当时孩子有一段时间想暂停学琴的原因。以前无欲则刚,在练琴方面没啥严格要求,跟孩子关系好,孩子练起来也很来劲。有了AMusA这个目标欲望,反而束缚手脚。而且【你怎么对孩子,将来孩子会怎么对你】。想明白这些道理后,彻底放手,让孩子自己掌握练琴,有时一周只练习两次甚至一次,我都不去干涉。效果反而更好。
现在九年级活动和学习都比较多(例如,昨晚8点多我们在超市里买东西还在讨论立体几何题),所以一周能有平均每天30分钟练琴的时间就非常非常难得了。即便这样,老师还是注意到孩子的进步比较大,这可能跟ta练琴的效率有关系。特别是最近半年,开始准备LMusA的进程中,我只做一名好听众,从网上挑一些和练习曲目相关的训练内容给孩子看下。今天孩子练习的时候说bored,让我和ta坐在琴凳上看ta弹。
想表达的重点是:(1)【与孩子的关系比练琴重要得多】(2)【爱,就要学会控制】
体会二、不适当的夸奖也是一种伤害。
这里面内容挺庞杂的,我就先拣一个简单说一下吧。如果家长经常夸孩子【聪明】【学得真快】【棒极了】,还有更肉麻的【你是最棒的】,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心理暗示呢?
如果我做不出这道题,那就是慢,那就是不聪明,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做它呢?这个心理层面的逻辑思维短期内看,好像让孩子得到一种化学激素似的刺激满足,长时间看是对孩子心理成长的禁锢(有道德禁锢,自然也就有能力禁锢)。会让孩子惧怕失败,怕犯错误!消极对待新事物!
这种夸奖带给孩子的压力伤害其实跟训孩子的效果异曲同工。
我偶尔会用夸张的说法来赞扬孩子的弹琴,最近我用过一次,“听起来像一位大师弹的”。更多的时候,是用“比之前有了进步”这类没营养的词。
2021-3-11 22:29
第三点体会:符号学
有人会愿意/喜欢跟自己曾经聘用过的律师(或者给自己治好病的医生)做非常要好的朋友么?
我有几个律师和医生朋友,他们都说,从来不会有自己的委托人或者病人跟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那些嘴上说的好听的客户/病人其实心里也还是想着在利益上多沾点便宜而已,谈不上真正的朋友。
几个律师/医生朋友自己分析过这种情况,一致认为:委托人/病人都是自己遭难的时候才会去找律师/医生,等律师/医生把事情搞定/医治好病后,再看到律师/医生,会自然不自然联想起当时自己【遭难】时的伤口,会疼。不愿意想起【遭难】的事,自然也就不想见到律师/医生,内心其实是排斥这种【遭难符号】的。
(当然,这不是说律师/医生没有自己的关系从密的朋友)
当把音乐/钢琴跟自己挨训联系起来时,音乐/钢琴就成了自己【遭难】所代表的符号。形成了这样的符号烙印后,孩子远离音乐/钢琴是非常自然的结果。
做成什么样的符号,就掌握在父母手中。
2021-3-11 22:49
别客气,大家都有不同体验。通过家长和老师,让更多的孩子喜爱音乐,培养好的心性,我也是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积福。。
2021-3-25 22:16
这样其实也挺好的。
不用太在意成绩、地位那些虚幻的东西,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不是你用来显摆的物件,你的房子有多大,你的子女上了哪所大学,你挣了多少钱。
这些对幸福有作用,但不代表幸福。
家庭,不是你用来展示的花瓶,他就是一个外形很丑陋,但是在你需要时非常有用而且可以拄倚的拐杖。
” (摘自对电影“天伦之乐”(Everybody's Fine)的一条影评)
顺便给大家推荐下这部电影。
2021-4-2 18:59
3月份在MSV的表演结束后,孩子被老师单独叫去谈话,原来是提醒ta,要穿正式的表演服装。想想也是,从头包装到脚,是对自己和观众的尊重。我们一直让孩子随心所欲表演,也没刻意强求着装,怎么舒服怎么穿。即便几年前参加一些比赛时都是casual,每次在MSV表演也都是T shirt 或者huddie和运动鞋。 正好4月下旬另一个比赛也要求穿正装,孩子大了,确实要有点专业的模样表演了。
决定洗心革面,一方面妈妈帮着从网上找;另一方面孩子昨天放学后(Term 1最后一天)跟同学们到Chadstone逛,拿了50元钱找演出服(妈妈说估计十有八九买不回来),后来果然空手回来了。
澳洲给中学生用于表演的正装款式很少。眼看4月份一项比赛和MSV表演临近,衣服还没有着落,于是今天花了半个下午,妈妈帮量尺寸,从网上订了一件。开始坐等收货中~~~
钢琴老师给下了挑战任务,三个星期内把Bach一首比较难的曲目学完,然后4月下旬送去参加墨尔本的bach competition。今年初时,我看了下比赛要求17岁以下都可以,本想着明年再报名,现在老师给提到眼前了。正考虑把4月下旬MSV的预定曲目换成Bach的,以便集中力量练习,但孩子不让,还要继续练好原来的Mozart曲目继续参加MSV表演,同时练好Bach。
这个假期,任务很重,各方面的老师都布置了作业,我也布置了“作业”,钢琴老师的作业最“重”。
现在ta正惬意地一手拿着冰糕吃,一手练习巴赫曲子的右手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两天,
今天孩子一天练了四次琴,最后练完后跑过来说,爸爸,把MSV的曲子换成Bach的吧。 看来,ta还是要专注搞好这个competition的录像了。
2021-4-8 00:32
已发送老师联系方式给你。
——————————————————————
记忆里,我们好像没有遇到过折指情况。
孩子小时候有右手小拇指勾指情况,当时问过老师,老师说没必要刻意纠正,后面会随着训练慢慢会有改变。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不少钢琴顶尖高手,也有类似状况,于是就无所谓了。后来确实:随着琴龄增长,对小拇指训练增多,勾指现象慢慢减少,现在只是极偶尔会出现。
小朋友出现折指问题,很多情况是因为年龄太小,手指力量还不够。有经验的钢琴老师会根据具体原因来引导孩子塑造出正确手型。
要说我的经验,就是不管它,交给老师纠正。因为我对手型是外行,所以坚决不参与纠正,全交给专业老师来,一次纠正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2021-4-8 00:45
改不了,会不会是因为纠正的方法不得当?所有事情必有原因,找出来就能解决。
2021-4-17 23:54
今天又拽着一家人看郎朗的那部电影《梦幻飞琴》,孩子看了前半部就跑开去练琴了。我和老婆一直看完。里面一首根据 Etude op 10. No.3 Tristesse <离别>填写的英文歌词很好听。
这首歌曲没有专门的名字,在影片结尾的写的是Tristesse by Oh Land,网上查了下这个Oh Land,她是个80后,丹麦人,这首歌曲是她为郎朗这部电影专门填写,并收录进了郎朗的“肖邦钢琴合集”里。
下面是这首英文曲的歌词:
We glisten free
We float along
Too high to catch like petals in the wind
not coming down
I print you in my mind
where I can see you
until you're home and stay with me
we lean to waltz
the fading dawn
where we're just particles of dust and dreams
velocity moving silently we're crossing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thinking
we are on the edge where we can be
together one
stay the path we run
to the faith and one
we almost touched
no more no less
tristesse
为什么我对这首曲子有特别感触?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离开澳洲,离开家,独自在北京和悉尼工作,四年后工作调动回墨尔本时,孩子已经六岁了。
算一算,父母能跟孩子天天在一起的日子,一般也就9000-10000天,27、28年。我错过了在一起的1/6的时光。
————————————————————————————
前段时间孩子给我听BTS的歌,这家伙已经迷BTS有段时间了。我听了听,还别说,里面有个叫JIMIN的小伙子,我很喜欢,能听出来colouring,孩子说,是的,ta也有这种感觉。看来我培养了一个音乐鉴赏性跟我有些相同的孩子。
晚上帮Ta录制参赛的演奏视频,三周的时间学得还可以。赋格四声部确实有点难度,有一次从老师家出来,已经困得提不起精神,真锻炼手脑协调性。再过两周应该可以默弹FUGA,到时开始练习盲弹。
从现在到八月份参加三、四个竞赛,趁着现在九年级,多玩玩(虽然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向学习加强),其中有个六月初的,因为14岁组别演奏不能超过4分钟,于是索性给孩子报了一个Open组别,两首曲子,限定15分钟。
2021-4-25 21:50
在知乎上找到一副图片,跟下面这句话太贴切了。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有时间我们再来聊。
顺便介绍一个音乐PHD做的一系列YOUTUBE片段,把音乐介绍得很深入浅出,这个KOL举了【神雕侠侣】里的这句话,我们先放在这里。先看他的链接吧,还可以找到更多这个人的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49nyFA7tM
他下面这个链接视频里讲得很好。对琴童家长有启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IQIr7la7I
2021-5-5 18:41
这两周,孩子一方面准备学习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又恢复了三年前暂停的跆拳道课程。每周三、四个晚上。面对有限时间和喜欢玩的东西,我们只提出一个要求:自己要学会时间管理。
我们不提醒,孩子已经把练琴时间提前到去练跆拳道之前(练拳结束回到家要晚上九点多)。
为什么同意回去每天花比练琴多得多的时间在跆拳道上?因为(1)身体健康远远高于任何其他;(2)中学生需要体力锻炼;(3)mental health 要均衡,搞艺术的人往往沉迷于艺术,过于敏感,所以要有些粗狂的东西来平衡。(4)压力舒缓。
跟有经验的人沟通:越是脑力方面用功的人,越是愿意在体育方面愿意多花时间。只要不计成本做某件事,就是真爱。(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射雕》(翁美玲版)和无数遍《功夫熊猫》,算是真爱了)
2021-5-21 22:08
前两天从老师家出来,说最近直到8月份安排了几场比赛,再加上MSV表演,钢琴走穴够忙的,我都快成了郎朗的那个经纪人了。孩子说:不会的,你比他差远了,他的头都秃顶了。我一想,确实,用了半年多的无硅鱼籽洗发水后,以前掉头发的地方又开始茂盛起来了。
6月初的比赛因为孩子正好要参加学校的trek prep一周,只好放弃了,上个月的比赛没进入Finial。拿肖邦和巴赫的曲子继续准备7、8月份的比赛。。同时近期要最终选定最后一首考级曲子。
各种学习和课外活动占据更多的时间,有时候晚上和周末还要在后院拿着Kick paddle帮着孩子练踢腿。身体健康第一位,精神健康第二位,学习成绩第三。。
2021-5-21 23:05
在一家墨尔本理发店里热情推销给我的,还有发膜。悉尼生产的(品牌名字已经私你了),据理发师说这个牌子的护发产品在澳洲只在美发沙龙里使用销售,你找找看吧。在网上查到,这个品牌的产品基本都是些鱼籽护肤精华产品,还有个天猫国际旗舰店。
当时为了研究无硅油的洗发水和有硅油的区别,我专门找来某知名洗发水,十多元一瓶的那种来对比。两种洗发水分别倒装满清水的两个透明玻璃杯里,结果是:有硅油的像白色乳胶一样,一坨沉在水底,搅动起来后,起泡,然后水色特别浑浊,不能溶解。无硅油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透明,摊开在水底,搅动后,起泡,不见杂质,清澈。后来我爱人也开始用,一个月后显现自然光泽,柔顺度方面,用了一个月的发膜后,基本不用发膜,也非常顺滑。六个月后,头发密度增厚,自然光泽度也非常高。
后来又专门去网上仔细研究了有硅和无硅洗发水的区别,才恍然大悟,原来几十年前,中国的蜂花洗发水,那种透明的,也算是无硅的。就是在90年代后,广告兴起,必须洗完后就能立竿见影的柔顺,亮泽,才是好洗发水的 概念植入人心,其实这才是无良商家们的用心,后来也有很多人指出,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都是硅油造成的,特别是后来所谓的二合一,三合一,更是毁”“发”“不倦。
至于鱼籽成分,我只知道欧美大牌鱼籽护肤品里使用的鱼籽跟中国产鱼籽有着天壤之别,包括在工艺、有效成分以及保质期长短等。
扯远了,这跟钢琴没啥关系。。
2021-5-27 21:39
其实没啥的,因为我们不是音乐圈里的人,所以没那么多音乐水准方面的抱负。算得上是无知便无畏的心态,一路走来,想把各种沟沟坎坎,心路历程都摆出来,主要目的是供大家借鉴,少走弯路,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对待学音乐这件事,让孩子们都能健健康康,拥有一颗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的强大心脏。
至于是不是要在钢琴上取得啥层级,这跟上面提到的学琴目的相比,我觉得真不重要。
记得是哪个挺有名的世界级钢琴大师曾说,在入门这个阶段,只要勤奋,便能看到效果;而到了高级阶段,光有勤奋就不够了,只有具备天分的人才能取得效果(大致的意思)。我估计这个高级阶段可能指的是LMusA以上。结合一些资料的统计(比如我之前在这个帖子里发过英国的一项统计),练琴的孩子中,会有90%以上会停在8级之前,大约2-5%的孩子(我自己个人的看法,肯定非常不科学)坚持到了高级阶段学习,0.1%完成了高级学习并继续深造,这里面的一小部分最后成为了职业演奏家,另外一大部分从事着与音乐相关的工作(非演奏家)。最后在这一小部分的职业演奏家里,又只有一小部分能进入世界级大师的行列。——所以,适度地提高下,能看到效果,就花点心思。如果看不效果,及时换道。比如小时候想学芭蕾,我看了看九岁之前都没怎么好好练习拉伸,筋骨没打开,以后肯定也没啥提高的。另外动作真心没看出来那种舞蹈潜质,所以拿了一张练残的芭蕾脚照片给孩子看了看,这事就翻篇了。后来,果然还是更喜欢跆拳道这类;当然,后来也果然是偶尔抱怨下,为啥没让ta学舞蹈。
所以,相比于让孩子去钻入比中彩票稍高一些几率的超高级水平,不如借助音乐让孩子完成健康的心理塑造。来得更合算。
2021-6-2 12:23
昨天晚上,孩子练习肖邦的《英雄》op 53.气势弱了不少,估计也是跟这段时间墨尔本封城,一直在家里上网课有关。于是商量了下,在前院、车库、屋子里滑了一个小时后,再坐回到琴边。嗯,气场果然提升不少。
2021-6-4 21:26
是的。
我们人类弹、拉乐器再好,从上帝视角(游戏专用语)来看,不过就是众多蝼蚁里,跑得比较快的几只而已;其他的这个“家”,那个“大师”之类,也不过是会钻洞,或者在玻璃板上爬得更稳些的另几只而已。所以,我们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搞好自己的小事就行了。功利心都是满足自嗨的。
祝看过本帖并回复的足迹朋友们,都能发行大运,发大财,女人变得更美貌,男人更帅气,老人更长寿。。
2021-6-8 00:29
上周,我在考虑怎样给孩子指出,ta正练习的一首巴赫的Preclude中,有一处没在拍子上,抢拍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差不多从一开始练习就有,一开始因为很多地方都需要提升改进,所以还能接受。现在剩下少数几处,我觉得孩子一直没有专门来纠正。怎样才能让孩子接受建议呢?因为Lockdown,短期之内是不太容易得到老师的指导,于是想尝试自己来吧。
拿来琴谱,找到那处,是一个32分音符,第一个音符抢拍了,所以整个这一拍都没在点上。在想怎么提出这个问题让孩子接受呢?提醒自己,切入点很重要,态度很重要,于是冒着得罪巴老爷的风险,开始了下面的尝试:
前几天,当孩子练完第一遍的时候,我过去说,是不是有个地方Bach写错了。孩子一脸懵逼:嗯???我指着那个音符问,是不是这里他写得不对啊,这里丢了一个音符。。孩子说,我知道这里是我弹得不好,还有其他几个地方。然后几天就开始集中时间反复这个小节,直到昨天问我弹得怎么样。我说,10次里面有6、7次弹对了,还是有明显进步的,孩子也挺愉快。
最近这段时间总是练习这么两首曲子,确实挺单调。但另一方面,精细程度也的确得到了提高,达到演奏会水平真的是要精益求精。
2021-6-20 22:05
以下是记录给其他人的回复
提供个思路,希望能让你想通:
(1)你先问下孩子,是不是真的真的真的喜欢钢琴。
如果回答“是”,就坚持下去,不用再往下看了。
如果回答“否”,请往下继续读一下。
(2)问下孩子,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停止。
当然,你已经提到过,他不希望让老师失望。
(3)问下你自己:小孩子为了不让老师(应该也不想让你)失望,而强迫/委屈自己继续练下去,这样会不会对孩子性格有不好的影响?为了讨别人的欢喜,而不敢说“不”,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会不会有影响?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NO”,也可以不用往下继续读,而是选择:继续沿原路下去,不用改变。或者找一些儿童方面的教育资料,学习一下,检查下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不妨继续读下去。
(4)Quit from something doesn't mean you lose something.
学一样东西的目的不单单是学一门学问,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心理或身体)的一种途径,如果这件东西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比如落后于老师和家长的预期,孩子自信心会受损,对学习其他事情,也会带着前面的阴影,怀疑自己。带着这种包袱,学什么都学不好。都是一种“累”。
(5)问问孩子最喜欢什么,从那个点入手,很快建立起信心,进而消除学钢琴带来的受挫感,重拾孩子的自信。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有时可以这么想一下:如果明天孩子得了什么重病,我们还会像今天这么逼孩子学这学那么?我遇到过好几位这样的案例,所以,我也会用这样的方式考虑问题。
绝大多数,甚至是极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心魔,有心魔的儿童那都是神童。而我们大人心里都有“心魔”,是我们把自己的“心魔”灌输给了孩子,在他们长大的经历上。
2021-6-21 22:43
你是要谁弹的?
网上有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是Seong Jin Cho 在17届肖赛上最后一天的颁奖典礼上演奏的这个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YYoDDmg8M&t=191s,
因为刚刚获第一名,没任何压力,所以Cho同学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这是视听俱佳的版本之一。
在本届第2轮比赛的时候,他也演奏过这支曲子。
2021-6-22 21:33
刚才跟孩子说了,ta很高兴,还好奇问是谁,然后跟我上这个论坛翻看,ta自己挺好奇大家在这个【兴趣爱好】里讨论的各种题目,把第一屏的题目一个一个都读了一遍。还让我把这篇【心得】的链接发给ta。孩子以前知道这篇【心得】,但受困于中文读写尚处于文盲水平,没法看,现在有兴趣和信心看,估计是直接得益于中文水平的提高。
七月份吧,那时有个比赛,准备用这个曲子参赛,在赛前会翻来覆去地录像,挑一个最好的的留存,转成音频放在网上,届时发链接到这里吧。
2021-7-16 21:39
找到一段世界顶级钢琴家们在一起哼歌跑调的录像,给大家乐乐,看能认出几个钢琴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mmend_more_video.16
谁家练琴的孩子唱歌跑调的话,抓紧培养下多半也能成顶级钢琴家了。
2021-7-17 22:56
第18届肖赛初选开始了,孩子追着看直播。。。我也追。。
这是一个熟悉肖邦不同曲子的好机会。集中在一起看,看到吐~~,翻来覆去,选手们用的参赛曲目不同风格里的曲子都集中那么几个富于表现的曲子上。
发个链接在这里,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来一起追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TXol20Q01Uj-U5Yp3IqFg
前几天,孩子对【英雄】练得难过。。觉得自己弹得不好听。。跑来问我,我说,是的,不如以前好听。。以前节奏感跟Seong Jin Cho相像(大概有五六成)。我说,可能是因为最近练习技巧更多,又追求速度,反而音乐性降低了。孩子听完,独自去自省去了。。过了好久回到琴上来找感觉。。。
另外,估计跟孩子最近这几天在学校拿upright琴练习有关系,特别在渐变音处理上,upright表现不够,所以容易大力,回到grand piano 上,就表现不出渐变效果,比较平庸。看来以后在upright上练琴还是要有选择性的~~
今天我新找来一份【梁祝】的钢琴版,让孩子体会一下,婉转低回。跟ta讲,大师弹琴都是“举重若轻”,首先要“举重”,后面才能做到“若轻”,你现在正在“举重”阶段,遇到的难题都很正常。更加dramatically,多深入理解曲子内涵,等肌肉记忆后,自然会“若轻”了。
然后,今天练琴闹了笑话,孩子右手食指柔推时,不小心伸到琴键和挡板之间的缝隙里去了~~
2021-7-18 02:19
话说今晚的session 2 只有2000多人在线观看。。
2021-7-18 22:44
下面是把从20210712到20210717的肖赛初赛看完,并整理出选手在初赛阶段选用的曲目,后面如有新增的,会再更新。
Etude Etude in C major, Op. 10 No. 1
Etude in A minor, Op. 10 No. 2
Etude in E major, Op. 10 No. 3
Etude in C sharp minor, Op. 10 No. 4
Etude in G flat major, Op. 10 No. 5
Etude in E flat minor, Op. 10 No. 6
Etude in C major, Op. 10 No. 7
Etude in F major, Op. 10 No. 8
Etude in A flat major, Op. 10 No. 10
Etude in C minor, Op. 10 No. 12
Etude in A minor, Op. 25 No. 4
Etude in E minor, Op. 25 No. 5
Etude in G sharp minor, Op. 25 No. 6
Etude in C sharp minor, Op. 25 No. 7
Etude in B minor, Op. 25 No. 10
Etude in A minor, Op. 25 No. 11
Nocturne Nocturne in B major, Op. 9 No. 3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Op. 27 No. 1
Nocturne in D flat major, Op. 27 No. 2
Nocturne in G major, Op. 37 No. 2
Nocturne in C minor, Op. 48 No. 1
Nocturne in F sharp minor, Op. 48 No. 2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Op. 55 No. 2
Nocturne in B major, Op. 62 No. 1
Nocturne in E major, Op. 62 No. 2
Mazurka Mazurka in B flat major, Op. 17 No. 1
Mazurka in E minor, Op. 17 No. 2
Mazurka in A minor, Op. 17 No. 3
Mazurka in A minor, Op. 17 No. 4
Mazurka in G minor, Op. 24 No. 1
Mazurka in C major, Op. 24 No. 2
Mazurka in A flat major, Op. 24 No. 3
Mazurka in B flat minor, Op. 24 No. 4
Mazurka in C minor, Op. 30 No. 1
Mazurka in B minor, Op. 30 No. 2
Mazurka in D flat major, Op. 30 No. 3
Mazurka in C sharp minor, Op. 30 No. 4
Mazurka in G sharp minor, Op. 33 No. 1
Mazurka in C major, Op. 33 No. 2
Mazurka in D major, Op. 33 No. 3
Mazurka in B minor, Op. 33 No. 4
Mazurka in E minor, Op. 41 No. 1
Mazurka in A flat major, Op. 41 No. 3
Mazurka in C sharp minor, Op. 41 No. 4
Mazurka in G major, Op. 50 No. 1
Mazurka in A flat major, Op. 50 No. 2
Mazurka in C sharp minor, Op. 50 No. 3
Mazurka in B major, Op. 56 No. 1
Mazurka in C major, Op. 56 No. 2
Mazurka in C minor, Op. 56 No. 3
Mazurka in A minor, Op. 59 No. 1
Mazurka in A flat major, Op. 59 No. 2
Mazurka in F sharp minor, Op. 59 No. 3
Ballade Ballade in G minor, Op. 23
Ballade in F major, Op. 38
Ballade in A flat major, Op. 47
Ballade in F minor, Op. 52
Barcarolle Bar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 60
Fantasy Fantasy in F minor, Op. 49
2021-7-18 22:59
官网上有140多位选手(总共160人参赛)每个人的短视频介绍,挨个看了一遍,有些感慨:
(1)大约80%的年龄在20刚出头,好多都是重在参与的心态;
(2)30岁以上的弹得技术还是挺深厚的;
(3)韩国高手不少,日本选手相对比较弱;
(4)俄罗斯的平均水平明显高;
(5)几十位中日韩选手平时训练和比赛用琴基本都是斯坦威和雅马哈(只见到一个日本选手和罗马尼亚选手用KAWAI),欧洲选手训练基本用斯坦威、欧洲琴、雅马哈。
2021-7-19 20:45
根据这届组委会规定,施坦威和YAMAHA是18届大赛指定钢琴品牌,在所有比赛中使用。另外,最多还有三个其他品牌可能会用到,但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些品牌。
初赛里,能看到施坦威和YAMAHA CFX两架琴来回换着用。在过去两届肖赛上,有斯坦威,YAMAHA,KAWAI SK。
PS:FAZIOLI顶级钢琴,音色真棒,在第16届上有出现过。
2021-7-23 15:18
最近一周一直在追第18届肖赛的初赛,有时会跟孩子一起看华沙早上的比赛录像(墨尔本时间6PM开始)。有一次,孩子说也想参加这个比赛。当爸的我说:好!
开始研究参赛的主要条件:
(1)首先对水平的要求:把这届148个选手的资料翻了一遍,能入选到初赛的,基本都是:
音乐专业,平均学琴12年以上,最多的20来年了。
要么是音乐学校的在校生,要么是专业钢琴演奏家。(只有一个是中国学生在日本学医学和音乐双学位,还有一个是做了母亲的妈妈24岁。)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周游列国巡演了。
大多师从名家,特别是俄罗斯的。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和波兰都属斯拉夫民族,虽然世仇,宗教和文字不同;但毕竟血浓越水,根上还是相近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Mazurka】,大多数外民族的人(包括南欧源宗是南斯拉夫人)都弹得不如这个西斯拉夫(波兰)和东斯拉夫(俄罗斯)民族的人。
(2)需要有两个重量级推荐人,可以是音乐大家,和/或教育家。这些参赛选手几乎都是来自北半球,据说有7、8个参赛选手都是邓泰山的学生——【师承的重要性】,南半球几乎没有选手参赛(估计没混到北半球的圈子里+澳洲封锁国境中)
(3)初赛的交通费、住宿费等一切费用参赛选手自理,Stage I至Final 由主办方波兰承担来回交通费和住宿费。
(4)根据评委的分组,预(选拔)赛这148人,还不能称之为competition,直到Stage I;另外,评委成员不完全一样。
2021-7-25 21:12
这届肖赛直播的观看人数比上一届多很多倍,网络直播的力量很强大的。
话说看到入选Stage I的名单,留意了下,亚洲选手差不多十之七八都在海外留学中,或留学过。
2021-7-25 21:20
最近接到几个比赛取消的通知,基本上这一年没什么比赛了。前两天跟老师电话里沟通了比较长时间(上次长时间电话沟通还是一年前),老师说比赛取消也是好事,可以不用翻来覆去集中在那两、三支参赛曲目上,而是可以继续多学些其他的了,老师列出了不同时期的作曲家的几个曲子给孩子选,包括肖邦的那些练习曲,Rameau,Scarlatti,Rachmaninoff,Brahms,Haydn,Brahms,MacDowell,Debussy,Beethoven。孩子选了四五首准备开始推进
老师说孩子在演奏展示方面,莫扎特,巴赫的曲子还可以,但在肖邦Romantic这种类别,演奏还不够dramatic,这方面的训练要加强更多。。
这个学期开始准备Year 7、8、9的House Art,和另一位同学,一起给伴奏乐队做协调组织工作。
2021-7-25 23:08
在看孩子玩编曲时,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帖子,有些想法,回复原贴后,同时也记到这里。
看似不经意的一个问题,涉及到的方面很大。。除了前面大家提到的一些原因,是不是可以再往深层思考一下?
(1)“高大上”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感觉,是心理层面作用。不止你有这种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2)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作用,可能是拿中国民乐【对比】产生的。为了更直观,我们就把中国民乐拿出来,跟西洋乐来简单做对比,其他文化的音乐类似。
西洋乐动辄大几十人上百人的乐团来演奏,在歌剧厅,王宫皇室;听众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反观中国民乐,几十人上百人的乐团在古代都是皇家才能拥有的特权,这种封建等级制度让中国精粹的民乐,特别是大型民乐演奏没有百姓的沃土,没有生长空间。
(3)西方音乐在平均律出现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社会上的发展,音乐和声理论得到全面发展。反观中国民乐,在平均律被发现后,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受到封建礼教限制(只要同一,不允许出现不同声音),而被束之高阁,错失发展机会。所以中国民乐没有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比如系统性的记谱、和声和弦等。在古代一个民乐团,所有乐器都只能用同一个调式,没有和声和弦,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有时是齐奏,有时是先后演奏而已。中国民乐,在近几个世纪已经被西方音乐拉掉很远。
(4)因为上面的历史原因,中国民乐乐器也都是各自为政,都能独奏,而且能演奏出很高水平,但放在一起,就不能演奏和声音乐。所以近现代中国民乐几乎没有在和声音乐领域取得突破,反之,把一些西洋乐器加入进来,作为和声补充。
(5)因为西洋乐迎合了发展,所以相较于其他文化的音乐来说,是领先的,先进的。
2021-8-3 22:07
在练习时,帮着找到一首经典演奏版本,Danill Trifonov 对乐句的理解至深,以至于可以从众多版本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演奏的Rachmaninoff Paganii 18th variation,代领整个乐团的节奏
建议戴耳机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M&start_radio=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