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cell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潜水日志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5-7-2010 1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5潜,04/07/10, Noarlunga Ree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6-7-2010 08: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圆满的考拉 于 5-7-2010 21:37 发表
布里斯班是潜水的好地方么。。。

在大城市里面算是很不错的地方,主要是水不那么冷。

我还没有在布里斯班潜过。上次预订了HMAS Brisbane,谁知道天气不好取消了,连等两天都没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10-7-2010 18: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iens 于 9-7-2010 19:43 发表


貌似不错
小心进水,我的就是无缘无故的进水。虽然那次去similan从船尾跳海浪很大,但是我已经是举着相机下去的了
开始第一次有点水进去,我以为没什么事,把oring拿出来,洗干净,然后再放进去。过了一天发现 ...

那个strobe我还没开始用呢,arm还没有买。我看只有电池仓是可以打开的,也这么容易杯具啊?应该相对好修的
你什么时候潜水啊,等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5-7-2010 1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e# 56
West Island, Encounter Bay
avg 16m, max 22.3m, 44'

本来这个周末没想到要去潜,结果facebook上一个west island严重刺激了我的神经。

结果由于天气寒冷,居然只有4个人去。Trent本来说不舒服只想帮我们boat sit的,最后也决定一起下水了。这地方我去年去过一次,结果这次我就是唯一到过这里的人了。不记得上次的具体地点,不过,反正在合法区域,随便找了一个小岛岸边看起来生态比较发达的地方抛錨,然后就下水。幸好这下面也没令人失望。看到小鲨鱼,颇大的龙虾。。

不过这次最爽的不在这次潜水,而是后来上船以后,围着岛开,在保护区和非保护区分界处,看到了一个海狮和海狗的栖息地,就用剩下的气跳下水和海狮们共游了一番,非常好玩。
海狮帖子在这里http://www.freeoz.org/ibbs/viewt ... e%3D1&frombbs=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秋风词 + 20 才看见,龙虾有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8: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e 57~73 斐济度假潜,详见
http://www.freeoz.org/ibbs/thread-917562-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9: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e 74, Rapid BAy Jetty, 14/11/10

今年冬天没有在阿德潜水,这是我从斐济回来以后的本地第一潜。潜点在有名的rapid bay jetty。这个点有人说是南澳最好的岸潜,也許确实当之无愧。Rapid bay有新旧两个jetty,潜水指的是旧的,旧jetty在末端分成T形,距离岸边很远。而新的只有旧的也許一半长不到。这个点也是有名的看leafy seadragon的地方。澳洲叶海龙,我至今还只是在水族馆见过而已,去了n次以leafy著称的各种潜点,每次都无功而返。

所以一到目的地,就和上来的其他潜水员打听leafy,结果还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在近岸处,有的说在最远的T左边,有的说在右边,反正所有的海域都被说完了。得,还是要自己下去找。

结果这次是我目前最长的一次潜水,在水下70分钟,只剩下10bar上来。leafy呢,还是没找到:(

不過rapid到底还是rapid,尽管没有leafy,尽管之前被一只海豚来闹把鱼都吓跑了,能看到的东西还是不少。而我的新7mmwetsuit也争气,全程70分钟在15度水里一点都不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wukong + 30 great!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17-11-2010 09: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2-11-2010 0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又重访rapid bay继续找海龙,还是没有找到。不過这次从别人口中得到了更多线索,大概知道什么地方了。希望下次运气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5-11-2010 15: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ello 于 22-11-2010 09:08 发表
周末又重访rapid bay继续找海龙,还是没有找到。不過这次从别人口中得到了更多线索,大概知道什么地方了。希望下次运气好些

再补几张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9-5-2011 1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 Intro to Tech 课程一点收获

星期六参加Intro to Tech学习,我其实并没有打算很快学习技术潜水,更没有打算换双罐,甚至连高氧都没有很快去用的打算。参加这个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一下技术潜水,教练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洞穴潜水员,有这样好的教练仔细的批评修正自己的潜水习惯并给出建议,我觉得单这个就值得那两百澳币了。

实践课有3潜。潜水的地点就是岸边一个很没有难度的礁石。目的只是优化我们的技术,而不是去挑战什么新深度等等。第一潜很简单,就是OW的换备用气呼吸,还有新的要求就是使用蛙踢,另外就是对中性浮力的更严格要求。因为休闲潜水建议的上下式的踢腿方式虽然效率高,但是会扬起水低的沉淀减低能见度,所以并不适合技术潜水。而这个改善踢腿正是我最想学习的内容,因为这个对水下摄影也很有帮助。

一开始转换用蛙踢,我就切身体会到split fin (分叉设计的脚蹼)非常难用。这种脚蹼好处是对腿部肌肉要求低,踢起来不费力。但是改用任何其他踢法,不费力就是不给力。蛙踢的时候,两腿分开准备踢腿的过程,那个脚蹼就开始分叉造成不必要的阻力,而当两腿合并的时候它们又太柔软了,形成不了足够的推动力。不过除了怪器材,自己的动作也很有问题。因为我很习惯蛙泳的动作,蛙泳的时候两脚并拢时候并不需要扭动让脚面垂直,可是穿着脚蹼的时候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脚蹼只有在脚蹼和运动方向垂直才能形成最大的推力。所以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脚蹼角度其实只有不到45度,直到教练在后面掰我的腿来修正我的动作才意识到怎么样是正确的踢腿,而一旦正确了即使脚蹼非常不给力,还是能感觉到明显的改善。就这一点我觉得已经值回票价。因为padi的那些课程只是让你会潜水,以及鼓励你多潜水,在潜水中自己进步,但没有教你具体怎么改善自己。

第二潜的主要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换面镜,buddy呼吸,这些在OW里面也都学过练习过。而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所有动作必须在中性浮力完成。果然,我在做简单的换面镜练习时候,明显就发现自己换的那几秒钟并不“中性”,而是向下沉了。这个在PADI的学习是呆在水底下做的,可是如果悬在比较深的水中,在做某些动作时候就失去中性浮力不自觉地上升或下降,估计都不是好事情。如果是在狭小的洞穴,甚至可能造成失去能见度形成险情,所以再一次感到有很多细节需要提高,而且当本能的可以做到所有这些细节,虽然未必是什么听起来了不起的东西,但肯定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潜水员,我想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更是我近期的目标,而不是取得什么新的认证。我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自如更安全,而且水下拍照更随心所欲的潜水员,这个培训对我挺有用。另外buddy呼吸让我发现,我现在的呼吸管用来给潜伴其实有点太短了,技术潜水用的是2米左右的呼吸管,这样两个人共用呼吸的时候会自如很多,我想我下次维护我的呼吸器我也会考虑换一个长的呼吸管,否则真的要共用呼吸的时候还真的挺难自如游动的。

第三潜一个项目是双罐问题的排查和气罐之间的切换。我没有双罐所以只是在岸上虚拟作了一次。不过虽然不能做那个,我在水下还是模拟自己的气罐被关闭然后自己伸手到后面去扭开。发现其实并不难。我以前没有做过这个动作,也许现在做了,做的自如了,就能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恐慌甚至险情也不一定。另外一个收获就是我在OW学习里面教练教我寻找不慎掉落的呼吸器是用右手在身体右边沿腿一直扫上来,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是我觉得有时候我要扫第二次才能找到。而这次教练教的是,掉落以后第一时间不用思索的先拿备用头呼吸,然后用手直接在后面摸着一级头顺着下来。我发现这个办法真的对我来说是快速有效得多。我现在是一点都不担心嘴里面的呼吸器被什么东西一下子弄掉了。这一潜我还尝试了一下反蛙踢的原地后退,但是可能动作掌握的不好且脚蹼不给力好像没什么效果。另外一个项目就是在水底释放象拔。这个我是第一次做,虽然我在岸上的时候自己试过把象拔连上线轮,然后吹气,貌似很简单。但是在水下做就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了。因为在岸上做忘记了还要考虑右手必须拿着呼吸器,所以线轮和象拔必须只用左手一个手拿着。同时还要用左手推开吹气阀们才可以吹,我显然觉得左手不够用了,右手就过来帮,结果以过来呼吸器就开始哗哗的free flow狂泻气,弄得我很狼狈。来回几次,才吹进去不到一半的气。因为最好的是一次吹完,这样只是肺里面的气进入象拔,整个还是同样的浮力,再吸气然后吹,其实就有点正浮力了。我挣扎几次,线有点开始松动,这就有缠绕的危险了,我不管3721就让只有不到一半气的象拔上了水,才不至于把线缠乱。非常狼狈。以至后来教练总结的时候说,“你最后一潜除了释放象拔以外,都像个技术潜水员了。”以至当时有些人在旁边围观,之前还显得像个高手,一下就被打回原型。

这3潜,我觉得时间虽短,却还是很有收获的。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技术上的细节指点很有价值以外,教练还对我们每个人的器材给了很多建议。如果我在购买器材之前上这个科,省下来的钱恐怕比这个课程要多,所以这个intro to tech的课程,虽然不能给我什么特别的认证,让我去任何之前去不了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收获,对于200澳币来说,是非常的物有所值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Dreamer.Ellen + 20 谢谢分享!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2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更新这个帖子了,最近超过了100潜,已经没有再记录,其实记录是个好习惯,应该坚持的。

8月到9月是南澳海水最冷的时候,昨天录得温度12度。我穿7mm的半干加一个3mm的背心头套,还是觉得很冷,上来以后半个小时都在发抖。

不过水冷的时候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人少,第二个是因为水冷,水里面的浮游生物也少了,能见度大为提高,最近几潜是我在南澳见过最好的能见度。昨天的能见度超过了20米,在船上几乎能看到25米深的海底。这是在南澳非常罕见的。夏天的时候,往往只有5米的能见度。

所以最近两潜都很爽,清澈的海水。不再需要苦苦寻找要潜的沉船在哪里。

昨天有个有趣的小插曲,潜伴上来抱怨说,他带了配有度数的面罩,结果又忘记摘掉隐形眼镜。

我说,那肯定是双倍的清楚吧,我刚才在那小船看到20条鱼,你肯定见到40条啦,赚死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19-8-2011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猫儿宝2006 于 19-8-2011 20:43 发表
楼主照片越拍越好啦!
悉尼的TZ有没有潜水俱乐部介绍呢?
这个时候穿3MM不知道冷不冷。

谢谢鼓励。

悉尼的水温,我认为一年都可以用5mm,夏天用3mm也许也可以。但是现在应该是最冷的时候,建议厚一点。

我现在在阿德要7mm半湿+3mm背心连头套,还是觉得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19-8-2011 22: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猫儿宝分享!这个论坛仔细找找还是有不少潜水的帖子的.sipadan的extreme和我都发过.extreme和我还都发过斐济的,他还发过大堡礁的...除此之外还有kevinheart的很精彩的文字,viola很详细的学习记录,还有豆豆猫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8-2011 19: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vinheart 于 19-8-2011 22:11 发表
Cello 兄真是进展神速啊,已经涉及技潜,佩服佩服。

我买个个G12 ,如何配灯配壳,有啥建议吗?

一点不神速,肯定不如你.现在还只是aow而已.那个intro to tech不需要什么谁都可以去学,不过我觉得确实比padi的那些课程有内容,能学点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4-9-2011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CEANDIVER 于 3-9-2011 23:10 发表
太好了!可找到组织了,明年去AD,不知道能不能潜,想着带不带装备那,我是CMAS二星,在国内潜水(除了海南)太不爽了,能见度很差。准备把BC和三联表都带去,cello到时候去找你啊

好啊热烈欢迎 装备有就带上,澳洲还是很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5-9-2011 2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CEANDIVER 于 5-9-2011 21:43 发表
潜水要跟你学习啊,我只有十几个小时的开放水域潜水经历,没有超过12米深;水下摄影更要向你学习。我是搞海洋生物研究的,希望能多了解澳洲海洋生物的资源状况,先谢谢了

太好了,我们可以互相进步.

能不能就在这里和大家介绍一些海洋生物的知识呢?我拍到好多东西都不太了解他们,尤其是那些非脊椎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6-9-2011 18: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CEANDIVER 于 6-9-2011 17:43 发表


不敢当啊,要是有什么具体问题,我知道就说了,海洋生物太广大没法讲

不如我开一个新帖,上图片和拍摄地点,然后你给鉴别介绍,怎么样?加分大大的有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8-9-2011 09: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CEANDIVER 于 7-9-2011 21:56 发表
我有的图谱都是中国海域的动植物,估计澳洲的特有物种非常多,另外,鉴定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海洋生物,很多实际上还没有名字,等着去命名,我们从专业的角度不能乱说,嘿嘿不好意思

你就不要谦虚啦,我们不必非常严谨的知道具体的种类,大致了解大的分类到门或纲就可以。比如很多类似海绵的生物,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的,能够知道哦那个是海绵这个层次就已经不错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好久没有更新.

昨天是我经过漫长冬天和痛苦腰伤之后时隔半年第一次去潜水.去的是Glenelg Blocks和Milky Reef两个容易的潜点。风和日丽水底清澈。

blocks距离岸边很近,水深只有5米。这是很久以前glenelg还作船停泊码头的时候留下的混凝土方阵,现在则是不少小鱼小虾繁殖避风的好地方。昨天还有两个意外访客,两头新西兰海狗懒洋洋的在blocks上面晒太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是本地最常见的海兔,个头挺大可以有5-10cm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llo 于 22-9-2014 10:54 编辑

扇贝,扇贝大家常吃,可是你留意过她有30对销魂的蓝眼睛吗?你见过她打开扇子像蝴蝶飞翔一样游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居蟹,只有不到1厘米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海绵还是海鞘?我还真不清楚,它的红很显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海兔像极了海绵,仔细看到右边的一对触角和左边的裸鳃才辨别出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什么小甲壳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1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7-6-2024 04:52 , Processed in 0.093202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