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0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转了!这些疯传的鸡汤文并非杨绛先生所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5-2016 09: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周星星1832 于 26-5-2016 10:23 编辑

   【井柏然孙俪也中招】

  据新华社消息,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一消息传出来后,各种纪念文章在网上流传,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并非老先生说的段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一段被署名为杨绛百岁感言的话,显得鸡汤味十足。有的还以手写体在网上传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字体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

  原来出自井柏然之手!!井宝在2015年已经“中枪躺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孙俪娘娘也跟着中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华西都市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知,“我们的责编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杨绛全集》责编胡真才透露,杨绛先生生前曾说过,如果去世,则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所以,还请大家停止转发传播这些假借杨绛先生之口的鸡汤文和照片吧。


钱钟书离去之后的那些年 杨绛在做些什么?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这对为人治学皆堪称完美的世纪老人,可谓功德圆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杨绛的最后20年

  这些年,她将既往岁月一点一点整理、打包,世人惊叹于86岁之后的人生仍可以如此丰裕:

  1998年

  12月,钱锺书先生在缠绵病榻一年之后离开人世。而前一年,这对夫妇唯一的女儿钱媛因病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容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杨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

  此时杨绛已是87岁高龄。世人将看到一个更深居简出的作家、学者、钱钟书遗稿的忠实整理者。

  1999年

  杨 绛根据英文翻译了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六万余字。《斐多》描绘的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就义当日,与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这些讨论至今仍是西方伦理 学的基础。杨绛在翻译时参考多部作品,并为读者写作了注释。她在这年年底所写的译后记中说,“我正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此 书2000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三联书店再版时,杨绛又做了少量修订。

  2001年

  9月,杨绛先生以全家人的名义,与清华大学签订《信托协议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这一名字与钱锺书先生任“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编纂时主编的馆刊同名。当年杨绛为奖学金捐助现金72万元,到2011年,已是929万元。

  杨绛一力揽下了整理钱锺书学术遗作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除了2003年出版的3卷《容安馆札记》,还包括178册外文笔记(共3万4千页)。

  2003年

  92岁的杨绛重新提笔,在该年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书中回忆了她与钱锺书一路走来的时光,以及丈夫与女儿生前最后一段日子。

  在 第二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开始,她如此谈论三个人的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 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 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她说,她是借写作来重温,让“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自己,和他们再聚聚。

  2004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杨绛文集》八卷本,约250万字,其中一至四卷为创作部分,约为116万字,收入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及戏剧文论;后四卷为译文,约134万字。

  杨 绛为文集出版撰写了《作者自序》、《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并亲自为文集选定了照片和插图80幅。《自序》中,她讲到自己的选择标准:“不及格的作品, 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 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

  2007年

  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是她2005年住院期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题目。六十余年前,她编定了钱锺书的第一本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如今这是她对《写在人生边上》的注释。书中,她试图回答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等等。

  她 说她听了太多关于身死寂灭的说法,“他们的思想正确吗?他们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们不是几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科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而 他们的见解却这么一致、这么坚定,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 考。”

  2008年

  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相当于杨绛的自述,记录了自杨绛出生至九十八岁的经历。杨绛在作序时说:“为我写的传并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也许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

  2009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杨绛文集》。

  2011年

  杨 绛先生100岁生日。她婉拒外界为她祝寿的邀请,这一年,20卷《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出版。钱锺书生前曾阻止杨绛想补裰破旧笔记的想法,说,“没用 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锺书留下的笔记 和日札妥为保存。”杨绛写道。

  百岁生日前,杨绛接受了《文汇报·笔会》的笔谈采访,她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2013年

  102岁生日。“2013年7月17日,今天我生日,在家平静如常度过。只是从早到晚海内外亲友祝寿电话不断……”

  但 就在此前,北京保利拍卖、传是拍卖以及中贸圣佳拍卖宣布上拍钱锺书与杨绛的信札,老人又一次走进公众视线,声明反对信札上拍。她这样写道:“事情发展到现 在,我一直想不明白,朋友之间的书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赖,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可以作为商品去交易?我已经100多岁,对于这件事,在思想上完全无法接 受,感情很受伤害!我打这官司,不仅是为我自己,也是为了大家,否则给别人的信都可以拿来拍卖,那以后谁还敢写信?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承诺都没有 了。”在杨绛的坚持之下,拍卖公司最终撤拍钱锺书与杨绛的信札。

  2014年

  7月17日,103岁生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 最新的9卷本《杨绛文集》,不仅收录她近十年来的新创文章,还有4万多字的《洗澡》续篇:《洗澡之后》。续集中,杨绛给《洗澡》的主人公安排了结尾,她表 示,趁她还健在,把故事结束,别人也不要再想写续集了,为的是给主人公一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一个圆满的结局。

  出版社介绍,《杨绛文集》将于8月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杨绛很可能不会参加。

  2015年

  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迎来104岁生日(虚岁105岁)。据了解,这位优雅、博学的百岁老人现在身体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仍然爱清净。

  2016年

  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最才的女”杨绛去世 媒体网民齐缅先生

 在丈夫钱钟书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读者心中,她是永远的先生。25日杨绛逝世,“我们仨”终得团聚。网民在缅怀杨绛的同时,也掀起了一番争论。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消息,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于周三(5月25日)凌晨一点去世。7月17日是杨绛生日,此时距其105岁生日不足两个月。

  据中新网援引《杨绛全集》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报道称,杨绛生前曾对其责编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去世变成新闻"。

  然而,像杨绛这样走完漫漫人生路、只留美名在人间的人并不多。不论是媒体、还是网民都对其予以高度评价,纷纷以不同方式表达缅怀之情。

  美联社和德新社也对杨绛逝世一事进行了报道,并都介绍她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和戏剧,她也是不少西方文学作品的译者。美联社指出,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至今都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版本。

  高度评价

  人民网认为:"怀念逝者,最好的方式是读她的书,是感悟一个智者的睿智,从容,心静如水。"

  凤凰网写道:"斯世已远,斯人已逝!我们不说一个时代已经落幕,我们只说,明朝长路,我们可还期盼得到杨绛与钱钟书这样的两人?"

  《深圳晚报》称其为"百年罕见奇女子","她是中国的女儿,身上烙印着中国历史的年轮,血液中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荣耀与屈辱,所有的爱与痛,都融化在这片山河之中。"

  搜狐如此怀念杨绛先生:"犹如看见她那双穿透性的眼睛,细小皱缩的身子,全都被黑暗吞没。她像一个巨大篝火的余烬,摸上去依旧会被灼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在《财经》杂志上撰文:"正是在这次瞻仰中,我意识到作为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杨绛和钱锺书开启了一种为人学文为学的模式。他们一生躲避政治,潜心文学和学术,方才苟全性命于乱世。子曰:智者乐,仁者寿。钱锺书和杨绛似乎就是这句名言的践行者。"



  "先生,一路走好"

  周三这天,不少网民表示朋友圈被杨绛逝世的消息刷屏。这条新闻也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杨绛的照片、经典语录和文章节选都受到广泛转载。大V和普通网民不约而同为杨绛点起蜡烛,祝福"一路走好"。

  但是,这样的景象也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抱怨这是"盲目跟风",并质问:"那些乐此不疲的刷杨绛先生的人, 有认真读过她的作品吗?"更有人直言: "估计,只有微乎其微的网民,知道杨绛是学者,看过她的学术书。既然不认识,何必打扰她。"

  对于这样的质问,也有网民随即回应:"就算之前没听说,没读过她的书,今天也算认识了这位传奇人物,缅怀一下又何妨?"

  这样的争论在今天也许尤其不合时宜,因为杨绛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品质就是那种"与世无争求、与人无争"的淡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6-5-2016 09: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6-5-2016 11:21:33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31-5-2016 23:12:38 | 只看该作者
人家天天忙搞学术,哪里有空些那些毒鸡汤。那些鸡汤骗子一塌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9-11-2024 12:45 , Processed in 0.03728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