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民国四大才女: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 张爱玲 [打印本页]

作者: 周星星1832    时间: 6-3-2017 13:01
标题: 民国四大才女: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 张爱玲
[attach]415784[/attach]
张爱玲与姑姑张茂源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童年算是欢愉的。
彼时,父母尚和睦,有一个安稳的家,一堆佣人亦给予她姐弟俩无微不至的照顾。
随着母亲黄素琼出国留学,父亲张志沂公然将外面的姘头带回了家。如此看来,张志沂对子女是无暇关爱的。但也还不至于无故伤害。
张爱玲两岁的时候她随全家迁居北方,直至8岁才搬回上海。三岁时,她便能背诵唐诗。
1931年,11岁的张爱玲就读当地圣玛利亚女校。她有着很好的文学天分,其余各科成绩也十分优异。
12岁那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刊发她的第一篇小说《不幸的她》。第二年,张爱玲又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刊载了第一篇散文《迟暮》。之后,张爱玲在学校的《国兴》刊物上,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以及《读报告参册》、《若馨评》,在《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张爱玲已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幼年时期的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在天津法国公园
后来,父母离异。张爱玲随父生活,期间也还有脉脉温情。张爱玲14岁写出《摩登红楼梦》,张志沂认真看完,还煞有介事地为其拟了六个回目。彼时,父亲对她尚有欣赏和器重。
说到她的英文水平,不得不说她无疑是一个天才。《秧歌》,是张爱玲的第一篇英文小说,她也曾发表过美国《纽约时报》、《星期天文学评论》《时代》周刊的英文书评。而且她的才华得到了美新处处长麦卡锡的认可,他说,张爱玲是文学天才,一个中国人可以将英文小说写到这样好的程度,几乎令人妒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圣约翰大学读书,张爱玲经常囊中羞涩,她不想给姑姑带来负担,更不愿意再向父亲乞讨。于是她萌发了卖文为生的念头。因为对戏剧、影视方面感兴趣,所以张爱玲在很短时间内就发表了诸多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万紫千红》、《借银灯》等。
用英文写作,以影剧评论为开端,让张爱玲真正踏上文学之路。之后,张爱玲的佳作似枝头繁花,纷纷洒洒。
她刊载了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琉璃瓦》、《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散文有《散戏》、《更衣记》、《烬余录》《炎樱语录》等。张爱玲竟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创作出如此多的妙文,已登上了上海滩的文坛巅峰。
正如柯灵所言:“张爱玲在写作上很快登上了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红遍上海。”如同在寂寥的银河里,张爱玲是那枚月亮,在万里丛林中孤傲又孤独地闪耀。
直至张志沂再婚。17岁那年,因为张爱玲去母亲黄素琼处只禀告了父亲未报告继母,孙用藩为此狠狠扇了张爱玲一记耳光,却污蔑张爱玲动手打了自己。张志沂不问青红皂白,对着张爱玲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张爱玲在没落的贵族生活里倍感孤独和压抑,也练就了她的冷漠和早慧。难怪她在19岁时便写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8年,一直成绩优异的张爱玲,毫无意外考取了英国伦敦大学。原以为多年以来的留学梦就如愿以偿,可好事多磨,战争激烈得不肯消停,令张爱玲无法前往英国,只好改去香港。
1939年,19岁的张爱玲来到香港,她要到香港专攻文学。因为张爱玲从父亲家里逃了出来,所以张爱玲的学费是由母亲出的,母亲收入也不多,张爱玲在校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从来不敢花钱去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她唯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发奋读书,她觉得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摆脱贫穷的命运。
张爱玲的文字中,将男女之间的“爱”还原得透彻明白,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清醒得可怕,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透彻,以致疏于浪漫,不会说什么海枯石烂的誓言,更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4年,23岁的张爱玲与38岁的胡兰成结婚。这是她传奇一生最为传奇的一章。
但其实,张爱玲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误读了胡兰成,将他的暧昧之意,读成了爱。
“百毒不侵的内心,往往会被一句简单的安慰打败,刀枪不入的伪装,常常在懂你人的面前彻底投降。”在面对自已深爱的人,无论是山野胸无点墨的村姑,还是满腹才情的张爱玲,智商都会等于零!再苦涩的爱情这杯酒,也会痛而快乐地一饮而尽!
深谙情感之道的她,怎么就看不穿避不开胡兰成呢?也许,她看得穿,只是不想避开。愈是清看人情淡薄,愈是渴望真爱和温暖。
这个婚姻没有仪式,只有一纸简单的婚书,文曰: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尘世里的初相见,在张爱玲的一张照片的题字上,已初见端倪:“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其时胡兰成已有家室,任汪精卫伪政府要员。称“爱玲是民国的临花照水人”来品评敏感孤傲、卓尔不群,美丽苍凉的张爱玲,尽显他在勾引女性时的拍马能力。
一句话就让一个孤傲单纯的女人内心繁华起来,很少有人,像胡兰成,看张爱玲,看到张爱玲骨髓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爱玲个子偏高,身材偏瘦,用胡兰成的话来形容,“像十七八岁正在成长中,身体与衣裳彼此叛逆。一副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既无仙气飘飘,又无风情万种,胡兰成顿觉索然无味。
想那胡兰成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目光如炬,深谙人性,懂得欣赏和夸赞。会夸人是一种能力,如果不是洞悉人性,又怎能夸到点上。
张爱玲自恃才华过人,胡兰成于是这样赞美她的作品:“是这样一种青春的美,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天快黑了。两人出门,并肩而行。他突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这句话有欣赏,有爱怜,又有两人是否般配的暗示。对于这种明显的调情,“张爱玲很诧异,几乎要起反感了”,但她并没有说什么,大约是红了脸,羞涩地低了头。胡兰成说,“只这一声就把两人说得这样近,真的感觉非常好”。情场高手一句适时的暧昧之言,不动声色拉近了距离。
虽然张爱玲在当时的名气比胡兰成大的多,但是他的成熟稳重,他的高情商,他对于她文章入木三分的分析,他懂得她的想法都让张爱玲崇拜他。
她的朋友就曾有这样的回忆:一天,她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袍子,快乐异常,还忍不住说这是胡兰成挣了钱给她买的。她的快乐是要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男人也是能养自己的。是的,张爱玲也是喜欢胡兰成有所担当的。可那样的担当只因自己择偶观上的本末倒置,使得其可望而不可即。谁都知道,大多时候,胡兰成是靠张爱玲的钱养着的。
1946年2月,张爱玲辗转路途,不辞辛苦,去温州看望避难中的胡兰成。
“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这等痴迷如爱玲。
没有想到,胡兰成见到前来探望的张爱玲,“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
与张爱玲婚后,胡兰成身边女人不缺。在武汉,她与十七岁的护士小周纠缠不清。到温州时,这个心底浮泛、流连花丛的男人身边又有了新欢范秀美。
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而胡兰成从不表态。如所有世俗男人一样,一拖再拖,不能做选择,因为怎么选都是错。
他把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于夫妻之间相处的点滴都告诉张爱玲,当然他一定会用苦肉计,叙说自己婚姻不幸的悲苦,不被妻子理解的压抑。这种坦诚和信任,让张爱玲感知对方早已把自己当做知己,因此她的内心是欢喜的。
从小父母离异,家如冰窖的张爱玲,正是因为父亲的冷漠,继母的厌弃,才使她离家出走。而她又是封闭孤傲的人,除了好友炎樱,再没有什么推心置腹的至交。
胡兰成比她年长15岁,如父如兄如友,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年龄早已不是问题。于是,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她倾尽所有去爱他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和胡兰成的这段关系中,张爱玲受尽委屈,尊严全无,真的是低到尘埃里。她用生命和尊严践行了这句话,也可以说是一语成谶。
这回,张爱玲终于不负众望,她终于上岸。
可是胡兰成的话更绝情,多年后,在《民国女子》中,他追忆这段事,称:“其实我并不觉得爱玲与我诀绝了有何两样,而且我亦并不一定要想再见她,我与她如花开水流两无情 ”
回到上海后,张爱玲写信给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信里张爱玲还附了三十万元给胡兰成,这是她新近写的电影剧本,一部《不了情》,一部《太太万岁》所得的稿费,全部给了胡兰成。
胡兰成几年逃亡,张爱玲未曾间断地给他寄钱,这一次,是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
这就是张爱玲的爱情,感动了自己,却终究感动不了一个已不爱你的男人。好的爱情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一味的退缩忍让,只是在消耗自己。
而胡兰成太明白一个文人的清高是多么虚弱苍白,他从来都是大大方方地接受女人的帮助和馈赠。他深谙一个不可理喻的人性:付出越多就越珍惜,越舍不得放手就越愿意付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局面中,他变化成为一个识时务的随波逐流的人,一个面对现实积极抓住眼下的东西及时享受的聪明人。
1947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这段倾城之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告终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她的凉薄就只是一层盔甲,看起来带刺儿,似乎拒人于千里之外,内里的柔软和慈悲,一直都只是被包裹在了那盔甲里而已。
无论张爱玲的文字,看起来有多么冷酷,无论字里行间的她有多么绝望,可是她在遇到爱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却都留着一丝慈悲的感念。她为胡兰成尽了最后一点心力,之后,再不拖泥带水,从此,一刀两断,恩断义绝,并绝口不提往事。
1955年张爱玲离港赴美,1956年张爱玲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赖雅比张爱玲大30岁,是一个性格豪爽的才子,曾经为世界各大报刊写稿,也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赖雅也结过婚,前妻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俩人有一个女儿霏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爱玲与赖雅
张爱玲与赖雅走到一起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她曾说过”我一向对于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她选择丈夫的标准似乎也是这样,无论是胡兰成还是赖雅,都比她年长许多。无论如何他们还是相爱了。
1956年8月,张爱玲与赖雅在纽约举行婚礼。当时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
1961年张爱玲回到了台北又辗转回到了香港,开始为一家电影公司修改”红楼梦,”经历过日日夜夜的努力,张爱玲终于拿出了红楼梦剧本,解决并没有张想的那么好,在1962年电影公司出了困境,红楼梦剧本也随之泡汤了。本想赚点钱回去,没想到最后人才两空。
如同绽放在时间荒野里的玫瑰,她的身上,散发着孤寂的芬芳,也长满了尖尖的刺,让人不敢轻易靠近,亦不敢随意亵渎。张爱玲是世故的,她的世故在她的文字里,她也是孤独的,她的孤独在她内心的最深处。
嫁给赖雅,她以为这一次该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了。然而,命运又伸出魔爪,赖雅在婚后两个月中风,并接近死亡。尽管救了回来,后遗症却不断。张爱玲带着垂死的赖雅,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她流的没一滴汗水都是为了维持这段情缘,而这段情缘就要即将结束了。
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逝。赖雅病故时,张爱玲才47岁,但人变得更为孤独,张爱玲大量的时间都在翻译《海上花》和写作《红楼梦魇》。
1975年,张爱玲根据多年前的这段生活,开始创作《小团圆》。这年她55岁。独居大洋彼岸。她的第二任丈夫美国剧作家赖雅已经去世11年。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
她说:“《小团圆》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9年,张爱玲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伯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张爱玲在加州不足三年就移居洛杉矶。张爱玲是个孤僻、敏感、矜持的人,她容不得别人对她有半点虚伪或不理解,她也受不了半点屈辱,她离开对她来说,是解脱。况且皇冠给她的稿费足够她安享平静。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租住好莱坞区的一所公寓。张爱玲说过公寓是最理想的逃世地方,所以张爱玲晚年逃世的地方就是在不同的公寓里。有了安定的住所,张爱玲可以彻底静下心来翻译《海上花》和研究《红楼梦》。
1995年,9月8日,75岁的张爱玲病逝在洛杉矶的一所公寓里,没有人知道,直到一个星期后才被人发现。
她安详地躺在大厅中的精美地毯上,穿着赭红色的旗袍,身体是那么的瘦弱。她的房舍很简单,很洁净。没有任何装饰品,地上有几张散落的稿纸,桌面上还有一部永远不能完成的手稿《小团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鹰,居住在十三朝古都洛阳的一个女子,经商十几年,自幼喜欢读书,十几岁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文章内容以诗歌、散文为主,出版有诗集《飞翔》。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hioz.im/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