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木心,《文学回忆录》 [打印本页]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0:49
标题: 木心,《文学回忆录》
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0:55
整个人类文化就是自恋,自恋文化是人类文化。人类爱自己,想要了解自己。人来爱照镜子,舍不得离开自己。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0:56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0:59
人所崇拜的东西,常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类似的一句话是《死神》中,崇拜是人与人之间最远的一种关系。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05
不死而殉道,比死而殉道难得多。

《圣经》中有说:凡要跟随我的,必每天背起他的十字架。将自己的生活作为活祭,是神所喜悦的。

Roman 12:1
Therefore, I urge you,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view of God's mercy, to offer your bodies as a living sacrifice, holy and pleasing to God--this is your true and proper worship.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08
上帝的作品,将最伟大的诗人弄瞎,最伟大的音乐家耳聋。

说《圣经》是上帝的默示,我赞同。以《圣经》是人写的而质疑神性,我想这世上存在的那部作品不是人写的?所谓上帝默示,借人之手,有其真实的意义。历史的筛选,一代一代的传送,就是人性中所拥有的神性起着作用。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有着想通之处,也是人有神性的证明之一。甚至人对美的追求,也说明着神的存在。。。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11
海伦也上城头观战,双方士兵首次见到海伦,惊为天人,都觉得九年战争值得。

最好笑的是《无极》中张柏芝站在皇城头上说的那些话。。。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20
如有人能以试的形式改写《三国演义》,或不输《荷马史诗》,但改写者必须具有河马的天才。世界各大国,各大族,历史都很丰富悲壮,然而伟大的诗才太少了。以此,中国没有史诗。

中国有《史记》。中国的诗和西方的不一样。《乐府》《风雅》之类源于劳作,祭祀,爱情的诗,更像是重演唱的词。荷马史诗带有叙述性,是用唱诗来记事。中国好像是没有那种唱诗描述古代的作品。只有神话故事有流传。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25
克罗齐:艺术是个体性的自觉的想象。艺术家观察并呈现这种个体性。艺术不是情绪的活动,而是认知的活动。科学和艺术相反,科学要认知的是“普遍”,要构建的是一般性的概念。

伟大的艺术难道不是人性的一种“普遍”现象吗?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28
荷马史诗是艺术作品,《史记》是历史作品。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32
席勒认为胡尔弗只承认荷马是口头的初稿者,而骂他:“你不认,是野蛮人!”。这个又和读《圣经》不承认神的存在有些相同的地方。

这人一定有,不一定叫荷马,但这个人就是荷马。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34
我们出自老子的故乡,有和乔达摩的故乡印度为邻,为什么还视希腊为精神故乡?最了不起的,是希腊将“美”在人道中推到第一位。

哈哈,这点很和我胃口,美神唉。。。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35
美,悲,享乐,在希腊文字和传统中的意思和中文的意思是有些不一样的,无法翻译。。。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39
希腊伟大,但是希腊是个小国家,人口少,面积小。然而,产生了至今无与伦比的伟大艺术。文学,雕刻,建筑,可以说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数学,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奠基。除了基督教,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可以夸耀的一切的起始。黑格尔说:”希腊是人类的永久教师。”

同不同意这些,可以判断你这个人是不是够西化。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46
我对古人的崇敬,世界范围说,老子是大哥,乔达摩是第二,耶稣是小弟。这小弟来世非凡,世界都被感动。

呵呵,毕竟是中国人,这样排可以理解。木心说老子的智慧高于希腊三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嗯。。。如果从东方角度,包括印度哦,我也认为老子排第一。西方角度的话是希腊三杰。东西方一起来,我倾向西方多些。不过耶稣确实更世界性,真神来的,人不好和神并排的。看来,木心依然是把耶稣做人来看待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48
我是个宿命的唯美主义,瞧不起英国黄皮丛书派的唯美主义,认为王尔德是纨绔子弟,不懂美。春秋战国的血腥和混乱,我受不了,印度人不讲卫生,脏不可耐。而中国的思辨,印度的参悟,还不及希腊的酒神精神更合我的心意。

希腊人当年的知识范畴如何?很狭隘。希腊人不知道世界史,不知道世界地理,不知道其他种族。希腊的得天独厚,是正确、有力、美妙的文字,表达了不朽的思想。从前有一说:诗人不宜多知世事。希腊整个文化艺术像是一个童贞的美少年,想起希腊,好像那里一天到晚都是早晨、空气清凉新鲜。整个希腊,是欧洲觉醒前的曙光,五百年光景,是西方史上突然照亮的强光。当时,周围的波斯、土耳其,还很野蛮。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1:53
希腊之所以活泼健康,是他们早在神的多元性上,伏下了无神论的观念。此所以尼采无比向往希腊。文艺复兴,似乎复兴的是基督教之宗教,其实复的是希腊精神。希腊精神是他们在宗教画中大量夹带的私货。

这点我倒是反过来感觉的,希腊之所以活泼健康,是他们早在神的多元性上,伏下了一神论的观念。希腊的哲思指向这一个终极真理的存在。可能这里一神和无神(哲思)又是相通的,但毕竟是不一样的。哲思仍然是属人的,而神性是属神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00
《文学回忆录》比较零碎,源于讲课笔记,力度不及专门的著述。可以快速阅读,如果有一定西方文化素养。做入门书籍也不错。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02
我少年时有个文字交的朋友,通了五年信,没见面。她是湖州人,全家信基督。她的中学、大学,都是教会学校,每周通一信,谈《圣经》,她字迹秀雅,文句优美……后来我们在苏州东吴大学会面,幻想破灭。再后来她转入南京神学院,信也不通了。《旧约》没有能使她爱我,《新约》没有能使我爱她。现在旧事重提,心里忽然悲伤了。毕竟我们曾在五年之中,写信、等信二百多次,一片诚心…

见光死哦。。。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03
我是个拙劣的,于心不忍的无神论者。

唉。。。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08
耶稣是天才诗人,他的襟怀情怀不是希腊文、希伯来文所能限制的,他的布道充满灵感,比喻巧妙,象征的意义似浅实深,他的人格力量充沛到万世放射不尽。所以他是众人的基督,更是文学的基督。

既然都读到这个地步了,想想之前说的“不一定是荷马,但那人一定是荷马”,就应该知道耶稣是神啊,所以他的话才能超语言,超时间,超空间。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10
摩西五书是《旧约》的代表,四福音是《新约》的代表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11
艺术家必须读创世纪。

严重同意,《创世纪》的写法太神性了,充满力量和主权。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17
耶稣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他深深理解人性:有起誓,就有背誓。这样地看到底,透彻,而且说出来。 可是世界誓言不断,耶稣归耶稣说,人类归人类做,也是一种景观。

因为一句话,发错版面,看来实在应该是发在哲学宗教科学版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21
口气之大。此后任何诺贝尔奖获得者哪里说得出这种话!这是文学的说法,纯粹的理想主义,纯粹的无政府主义。全虚,一点效用也没有。全世界理想主义都有目标。耶稣的理想主义毫无目标。

这一段的见解就浅了,可见不信而读《圣经》是读不懂的。木心依然是一个文学基督徒,所谓于心不忍的无神论也就是因为这个。耶稣能说出这番话,才是真正的神。两千年来这番话依然需要我们去领悟,理解。哪位诺贝尔获奖者感言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25
“所谓‘盐的咸味’,即指人的天良。如母不爱子,子不孝上,爱不忠诚,政不为民,即失去咸味。”

唉。。。这段更是没读懂《圣经》的表达啊。所谓盐的咸味,在《圣经》中指的是人如果心中没有神,就好比没有咸味的盐,神只能丢弃他。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4-9-2014 22:26
mason00 发表于 14-9-2014 22:21
口气之大。此后任何诺贝尔奖获得者哪里说得出这种话!这是文学的说法,纯粹的理想主义,纯粹的无政府主义。 ...

好东西呀! 有kindle版吗?你怎么看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27
Matthew 5:13
"You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loses its saltiness, how can it be made salty again? It is no longer good for anything, except to be thrown out and trampled underfoot.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31
Luke 12:53
They will be divided, father against son and son against father, mother against daughter and daughter against mother, mother-in-law against daught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against mother-in-law.

显然大地的咸味是天良这种东方式的理解是非信徒普遍容易得出的结果,而信徒知道,与神的关系是超过父母,子女,政府什么的。若以老子为第一,也不可能得出天良是这些的感觉啊。这些都是孔老二的思维方式。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32
以现在理性看耶稣,破洞很多。

因为《圣经》不是理性系统能评价的。人光有理性而没有神性是一种遗憾。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46
术家可以做哲学家、宗教家、科学家能做的事。艺术家是浪子。宗教太沉闷,科学太枯燥,艺术家是水淋淋的浪子。他自设目的,自成方法,以宗教设计目的,借哲学架构方法。不能太早做浪子,要在宗教,哲学里泡一泡。

这个有点意思。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49
《圣经》谈完,开始说佛教了。印度教重轮回,而佛教是要教人摆脱轮回。

恩。。。这个切入点不错。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52
佛教说众生平等,也是针对印度教的等级制度。可见,要懂原初佛法,还得看看印度教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53
研究佛经,是东方智者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底“,今天的中国学者,缺”底“。我想,别说学者,人都缺。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57
作者说:宗教是意识形态,是文化现象。宗教与哲学,一个是信仰,一个是怀疑。宗教稍有怀疑,被视为异端。

又不是中世纪,那时候宗教也不是简单的信仰了,世俗介入太多。现在的基督教信仰重过宗教仪式的,这个在宗教改革后就很明显了。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2:59
@yeats_only 难道是指诗人叶芝?我一直以为是酵母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3:01
如果不凭借宗教,艺术能达到饱和崇高的境界吗?

艺术这么伟大,为什么要依附宗教?

宗教衰亡了,艺术自由了,独立了,艺术是否更伟大?

三题可有一解:

宗教是父母,艺术是孩子。艺术在童年时靠父母,长大后,就很难管。艺术到了哀乐中年,渐渐老去,宗教管不着了。艺术是单身汉,它只有一个朋友:哲学。

以下是艺术与哲学的对话——

艺术:我是有父母的,你怎么没有?

哲学:我是私生子。

艺术:一点传说也没有吗?

哲学:听说过,是怀疑。

艺术:你生来连童年都没有?

哲学,我们是是没有神童的。

艺术:(沉思)。

哲学:老弟,别哀伤,哲学可以返老还童。艺术是童年在前,哲学是童年在后。艺术,你也可以寻得第二次童年啊!
作者: mason00    时间: 14-9-2014 23:03
MICHELLE07 发表于 14-9-2014 22:26
好东西呀! 有kindle版吗?你怎么看的?

这书难找,我也只找到上半部,还是扫描版的,要的话发给你啊
作者: Pacific0092    时间: 15-9-2014 01:54
淘宝上有卖啊。两本。拿在书里读有感觉。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5-9-2014 09:09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15-9-2014 09:10 编辑
mason00 发表于 14-9-2014 22:59
@yeats_only 难道是指诗人叶芝?我一直以为是酵母


@yeats_only  第一个发现的人怎么会是他呢?@语之玫瑰 早就发现了,我们都知道啊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19:43
《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北方民间诗歌,当时南方没有文化,称南蛮。《诗经》的编订者,相传是孔子,功劳最大。存疑。他对《诗经》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得不佩服他高明,概括力之高。

比起后世的腐儒,孔子当时聪明多了,深知“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不会讲话。他知道文采的重要。哲学家、史家,必兼得文学家,否则无文采,孔子是理论家,但他有文采。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19:43
MICHELLE07 发表于 15-9-2014 09:09
@yeats_only  第一个发现的人怎么会是他呢?@语之玫瑰 早就发现了,我们都知道啊

扫描本太大25M,不好发,还是网上找找吧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0:03
《诗经》里十个字就有起码一,二个不认识,没文化啊,没文化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0:11
政治、生活、爱情都成功,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爱情都失败,更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譬如但丁、屈原。

《楚辞》算是南方的文化里。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0:38
讲《诗经》《楚辞》《史记》《春秋》这些先秦文化,确实荡气回肠。中国现代再无能继承这一文脉的人物出来了。古文教育完全跟不上。白话文和这些东西是有隔阂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1:03
胡适当初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集,下集写不出(据考,上集,也不是胡的东西)。我愿意提醒胡博士:《中国哲学史大纲》下集当夜可以脱稿,明天出版,里面一句话,十六个字:
  春秋以降,哲学从缺。
  无米难炊,请君原谅。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1:04
文学,有本事把衣服脱下来。多少有名的文学,靠服装、时装、琳琅满目,里面要么一具枯骨,要么一堆肥肉。庄子的衣裳就很讲究,汉人喜宽博,魏晋人穿得潇洒,唐人华丽,宋人精巧,明清人学唐宋衣冠学不像,民国人乱穿衣,乱到现在,越来越乱。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1:30
孔墨相争,墨家思想是科学,民主,博爱的先驱。哈哈。。。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1:32
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恩,再加65年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5-9-2014 22:04
mason00 发表于 15-9-2014 20:38
讲《诗经》《楚辞》《史记》《春秋》这些先秦文化,确实荡气回肠。中国现代再无能继承这一文脉的人物出来了 ...

余老师也是这个调调哦~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5-9-2014 22:13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15-9-2014 22:23 编辑
mason00 发表于 15-9-2014 20:03
《诗经》里十个字就有起码一,二个不认识,没文化啊,没文化


哈哈,诗经里的字有些已经不使用了,少数不认识也很正常。《红楼梦》能认全就不错啦。

举例吧:

  鹤鸣于九,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有树檀,其下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

皋,[gāo]  , 水边的高地

萚,[tuò]  , 草木脱落的皮或叶,一种草

爰,[yuán] , 于是,更换 ;

毂,[gǔ] , 车轮中心,借指车轮或车


一般人都有两到三个不认识,其中三分之二是已经不再出现在现代文字里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2:23
脱尽八股,才能回到汉文化。回到汉文化,才能现代化。
作者: mason00    时间: 15-9-2014 22:24
大陆八股例:首先,我认为,我们认为,相当,主观上,客观上,片面,在一定条件下,现实意义,历史意义,不良影响,必须指出,消极地,积极地,实质上,原则上,基本上众所周知,反映了,揭露了,提供了,可以考虑,情况严重,问题不大,保证,彻底,全面,科学的,此致敬礼。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19:29
但古代虽然专制,诗人还可以悲哀。我遇到的时代,谁悲哀,谁就是反革命。所以热爱生活啊、健康积极向上啊,饱含恶念,是阴谋,是骗局,是透明的监狱,是愚民的毒药。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19:33
以画家论,前者如魏拉士开支,后者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艺术家贵在“自觉”,原始艺术如彩陶和后来的敦煌、云冈,因为制作者没有艺术家的自觉,只见作品,不见作者。自然界呢,花、叶、山、水,奇妙在似乎有作者的,而且非常自觉,所以总是使我发愁,使我的无神论始终无不起来。我是一个很不好意思的无神论者。这个命题留待以后讲。

这个世界就是神存在的证明,唉。。。这句话不是推理,而是断言!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6-9-2014 19:51
mason00 发表于 16-9-2014 19:33
以画家论,前者如魏拉士开支,后者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艺术家贵在“自觉”,原始艺术如彩陶和后来的 ...

收到你的邮件了,很不错!是上半部吗?

我觉得这种入门级的书好比一本地图,越看越感觉自己去的地方太少。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0:03
讲完陶渊明,开始将欧洲文化里,很期待。。。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0:04
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中国文化的酒瓶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脱不了要讲中国啊。。。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0:08
说到但丁提炼了意大利语言,普希金提炼的俄语,马丁路德提炼了德语,谁来提炼白话文呢?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0:11
现代智慧得以解脱了宗教的偏见和道德的教条,以但丁为例,他那么高的才华,那么好的心肠,但他的头脑是宗教的。古代的智慧很可怜。

木心这些手稿深度不够,就会显得口气太大。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0:13
突然又讲回唐诗了,陈丹青编著不靠谱啊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1:07
古诗格律不森严,到了唐诗,格律化极致。

平仄,押韵,毕竟是源自于容易唱出来。时间迁移,字的发音都在变化,切诗的意境远比形式重要,何必被格律约束呢
作者: mason00    时间: 16-9-2014 21:16
说唐诗,说道高潮处,自己也不尽兴奋起来,那是读西方没有的自豪感,也就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6-9-2014 22:34
mason00 发表于 16-9-2014 21:07
古诗格律不森严,到了唐诗,格律化极致。

平仄,押韵,毕竟是源自于容易唱出来。时间迁移,字的发音都在 ...


我觉得:押韵是很重要很基本的,句读也重要,平仄最次,因为唱的话,音调都改了,何况古音平仄和现代不同。关键是要念着通顺。我同意意境比形式重要,本来就是图个雅兴抒发心意。
作者: mason00    时间: 17-9-2014 19:24
屈原、杜甫,那是伟大,可是和莎士比亚相映照,分量不够了——中国的诗,量、质,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诗国,可是真正伟大的世界意义的诗人,一个也没有。


莎士比亚相当于写了好几部《红楼梦》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8-9-2014 09:46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18-9-2014 16:13 编辑
mason00 发表于 17-9-2014 19:24
莎士比亚相当于写了好几部《红楼梦》


莎翁这么厉害?这话谁说的?木老?楼主你自己的话和作者的话要区分一下啊
作者: amieyork    时间: 18-9-2014 15:52
刚浏览完这套书, 荧光笔用掉了两支。 打算缓口气, 重新做读书笔记。 里面的很多观点无论你是否同意, 至少看问题的角度有意思。

楼主是在这里做卡片了。。。
作者: mason00    时间: 18-9-2014 16:06
amieyork 发表于 18-9-2014 15:52
刚浏览完这套书, 荧光笔用掉了两支。 打算缓口气, 重新做读书笔记。 里面的很多观点无论你是否同意, 至 ...

谈谈感想呢?下半部谈欧洲,近现代几个主义的如何?
作者: mason00    时间: 18-9-2014 21:46
什么是文艺复兴的精锐?即对生命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对人的兴趣,而在当时宗教宣扬神的兴趣。神的兴趣,即死后的兴趣。


文艺复兴有摆脱宗教束缚的动力,不过宗教并不是完全讲死后。死并不是生的终结,在信仰中也许是作为生的对立面存在。单单看生,或者长时间探索死估计都会挺无聊的。无神和有神论应该可以以某种形式共存于人这个容器里,毕竟一个人能同时明白什么是无神,什么是有神,其所做的事也很难说就一定纯粹是无神行为,又或终生是有神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8-9-2014 22:06
后现代其实也可以文艺复兴。我们发现了宇宙,又发现了基本粒子。这两大发现,应能产生新的文艺复兴。但科学跑得太快,人文跟不上。这悲剧,是忘记了古代的人文传统,而且抛弃了。现代的知识爆炸,炸死了人性。故尼采当时就责怪启蒙运动,理性扼杀了人性。


科学,理性发展太快,其实是扼杀了人的神性。有些理性的人觉得无神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到了理性的终极,知识的尽头,神性会自然觉醒。那时所说的神性,已经不是理性尚未启蒙前的神了。如果换个角度,不是神变了,而是人的理解变化了。
作者: mason00    时间: 18-9-2014 22:14
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这个说得很经典啊。木心说看莎士比亚的五六十遍,唉。。。有空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8-9-2014 22:41
mason00 发表于 18-9-2014 22:14
这个说得很经典啊。木心说看莎士比亚的五六十遍,唉。。。有空

这种引用的方法好啊,看着很清晰明了。作者说得很经典。我觉得红楼梦也得看五六十遍,估计看到十遍以上就不卖弄了
作者: mason00    时间: 18-9-2014 22:42
讲《红楼梦》和《金瓶梅》的那段大好,这两本书最能反映中国社会的特性。中国文学反映真实中国社会,特别是丑陋一面,也不能说丑陋,而是真实却又不好说的。不好说是因为道德这座大山压着。道德大过来真实,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8-9-2014 22:43
mason00 发表于 18-9-2014 22:06
科学,理性发展太快,其实是扼杀了人的神性。有些理性的人觉得无神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到了理性的终极 ...

哈,科学跑太快,人文跟不上。那天看到一句说,学理科的朋友应该读点文史哲,学文科的朋友,应该读点数理化。文理两条腿要同时跑哦~
作者: mason00    时间: 18-9-2014 22:48
MICHELLE07 发表于 18-9-2014 22:43
哈,科学跑太快,人文跟不上。那天看到一句说,学理科的朋友应该读点文史哲,学文科的朋友,应该读点数理 ...

最好再学点信仰,神学。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8-9-2014 22:55
mason00 发表于 18-9-2014 22:42
讲《红楼梦》和《金瓶梅》的那段大好,这两本书最能反映中国社会的特性。中国文学反映真实中国社会,特别是 ...


从目前你贴出来的东西来看,中国部分和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有些共识,大方向和大趣味相近,着眼点甚至有很多雷同呢。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0:06
MICHELLE07 发表于 18-9-2014 22:55
从目前你贴出来的东西来看,中国部分和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有些共识,大方向和大趣味相近,着眼点甚至 ...

好东西所见略同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1:53
大的叛逆,要找大的主题。攻击上帝的,是尼采。攻击宇宙的,是老子。他们从来不肯指具体的人、事。
原则:攻大的,不攻小的;攻抽象的,不攻具体的。


论坛原则,对事不对人哈。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1:55
漫画,杂文,留不下来。音乐不能讽刺任何东西,没有“TMD进行曲”。弹一曲琴,能把你的仇敌气死吗?音乐是纯粹的,这是它的弱,也是它的崇高。


@dcxg 前辈,看看人家怎么用踏马的,有点你的口气吗?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2:14
多次谈到尼采,反理性主义,认为知识和道德不能拯救人类,又说上帝已死,有点好奇心了。尼采在我的影响中是“反派”形象。。。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2:16
说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不是我们认为的《百科全书》,不是实用工具参考,而是精神领域的指导,写得超大,当然是很多人一起参与编写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2:20
卢梭的《忏悔录》好像是没忏悔太多,无非就是喜欢一个贵妇,被“包养”这个样子。《新爱丽丝》提倡的自然教育方法倒是不错。《社会契约论》没看过,基本就是树立民主大旗的意思。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2:25
我说这些,说明文艺不需要提倡,也不需要经济起飞的,只要一点点自由,就蓬勃生长。这么说来,文学艺术多么可爱,多么可怜。
我们现在自由了,快去写去!


木心自己也没写什么吗,这本书不过是陈丹青收集的他的讲课笔记。看到现在,木心主要是画家,艺术家,看文学处于艺术创作需要。但不是真正的文学家,讲课笔记面很广,不够深入。很多东西是非常快速的给出了自己的结论,评价,好像看一幅幅画,一个个雕塑,导游式的介绍给你。背景,细节,深入的东西,不是一个上课笔记能带出来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2:29
如果上帝右手拿着一切真理,左手拿着追寻真理的勇气,对我说:“你选择。”我将谦卑地跪在他的左手下面,仰面道:“父亲,给我勇气吧,因为真理只属于你!”


什么是信仰,这就是!佛教徒会怎么说呢?你拿得是空气,甚至你本身也是空气。你何必执着于选择呢?你应该跳出选择的框框。。。
作者: Pacific0092    时间: 19-9-2014 02:36
mason00 发表于 16-9-2014 21:16
说唐诗,说道高潮处,自己也不尽兴奋起来,那是读西方没有的自豪感,也就那个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这两天在天涯上看到一个贴:唐诗何以独步古今?挺有意思的。
作者: dcxg    时间: 19-9-2014 05:30
mason, 骚年的哇

你是不是吃饱喝足没事可干啦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7:02
dcxg 发表于 19-9-2014 05:30
mason, 骚年的哇

你是不是吃饱喝足没事可干啦

这么正经的拯救文化贴总比整天姐妹们好吧,要反省啊前辈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9-9-2014 08:41
dcxg 发表于 19-9-2014 05:30
mason, 骚年的哇

你是不是吃饱喝足没事可干啦

他很寂寞,尼玛哥,你们要彼此拯救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09:11
MICHELLE07 发表于 19-9-2014 08:41
他很寂寞,尼玛哥,你们要彼此拯救

你过得挺充实啊。。。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9-9-2014 09:30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19-9-2014 10:13 编辑
mason00 发表于 19-9-2014 09:11
你过得挺充实啊。。。


没有,我过得很浮躁。我发现静心看书需要很多条件,就算克制自己的懒惰,也未免伤身体。


寂寞没什么不好,只要耐得住。我是希望你多多写些笔记。


我记得以前有个人写的一日一禅语,就非常好。希望你能写出这样的帖来,来带着大家一起补文化课。
作者: dcxg    时间: 19-9-2014 15:01
MICHELLE07 发表于 19-9-2014 08:41
他很寂寞,尼玛哥,你们要彼此拯救

亲爱的,我太了解mason啦,基本属于无病呻吟的哇

@welshzh
作者: dcxg    时间: 19-9-2014 15:01
哥的寂寞你们都不懂的哇
作者: mason00    时间: 19-9-2014 20:24
拜伦的个人至上,纯粹的独立,纯粹的自由,其实就是尼采的超人意志。
  一百多年过去后,可以说,拜伦是“超人”的少年时期,是初出茅庐、跟着感觉走的超人。他的哈罗德、康拉德、曼弗雷德、该隐、唐璜,都是语言蛮横的小伙子,不读书不看报,漫游,抢劫,乱伦,骂上帝。这位怀疑主义的子弟尚未成熟,他的诗中的人物,都是捣蛋的美少年,胆大,气醇,赋厚。
  尼采一来,超人进入中年壮年。提出上帝已死。“哀乐中年”,是指中年人的悲乐格外深切。
  青春活力是不浮夸的,装出来的活力才浮夸。
  老年人的仁慈是看清了种种天真。

超人有他的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但超人没有更年期


没有更年期,哈哈,很幽默。愤青很多,但是要愤世嫉俗到大师水平没几个。
作者: 欢语    时间: 19-9-2014 20:28
MICHELLE07 发表于 19-9-2014 08:41
他很寂寞,尼玛哥,你们要彼此拯救

很有灵感的嘛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9-9-2014 21:03
dcxg 发表于 19-9-2014 15:01
亲爱的,我太了解mason啦,基本属于无病呻吟的哇

@welshzh

我觉得你更好了解哇!
作者: dcxg    时间: 20-9-2014 05:50
MICHELLE07 发表于 19-9-2014 21:03
我觉得你更好了解哇!

是嘛?

你吓唬哥的吧

你不知道男人最怕被女人了解的哇?
作者: mason00    时间: 20-9-2014 09:19
乔治.桑后与评论家刘易斯同居,刘易斯有妻子,在守旧的英国舆论界,对此倒也不太责备,可见他俩很般配。
刘易斯的思想后来在艾略特的小说里大有流露。爱情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没有多大内容。为何有的爱情造成如此大的历史景观?因为遇到挫折,不让他们爱,于是道德智慧出现,才显得伟大。光是爱情有多少东西?
歌德说:高昂的热情坚持不了两个月。
一个高明的演员在台上的高潮不超过二十分钟!
爱情显得好时,不是爱情是智慧和道德。刘易斯与艾略特的爱,相互影响,所以长久。


伟大的人是不是干什么都不一样,同居也可以逃离世俗攻击。不过当时应该是受点压力的。
作者: mason00    时间: 20-9-2014 09:27
讲文学史,不是解决知识的贫困,而是品性的贫困。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这句好,教育本质啊,是教人怎么做人,不是教人怎么找工作,养活自己。
作者: mason00    时间: 20-9-2014 09:34
木心舅舅是茅盾,承接新文化的一些氛围。文化真的是需要环境和氛围的。大多数情况,文化被摧毁之后的几代人都很难恢复文化气质了。这也就是木心老是说天才,天才,天才不会被埋没。实际上是很多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时代埋没。也不好说,也许有些天才的东西要到百年后,人文恢复,大家都习惯去阅读,去文艺的时候又会被发现出来。因该反过来想,东西一直在那里,是这个时代的众人找不到,不想找,所以这个时代就是埋没了自己的时代,就是一片荒土,没东西冒出来。
作者: mason00    时间: 20-9-2014 09:38
说徐志摩,我同意,哈哈

他不过是“佳人”心中的“才子”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hioz.im/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