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如何在澳洲找工 [打印本页]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1-4-2013 23:33
标题: 如何在澳洲找工
常常看到有人问这个问题,或者有人在澳洲求职不顺,心灰意懒。所以试着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首先声明,本人的经验不一定对所有人适用,也不一定对所有地区适用,具体场合请自行斟酌。本人的情况,登陆前金融业IT开发5年,工作经验10年+,雅思口语7(自认为实际水平超过分数),登录后4个月找到permanent工作。找到工作之前参加过猫本的OQP培训,对本地的很多理解来自于这个课程。

找工之前最先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在中国找工实在是太容易了,这个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地方都不会那么容易,所以你要准备好付出足够的努力。不是说一定会很难,也有offshore就轻松找到的,也有一登录马上就找到的。但是那些要么是牛人,要么是运气好,要么是行业好,或者兼而有之。大多数看这篇帖子的都不会落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最好准备好,用OQP的鬼佬老师的话说,Finding a job is a full time job. And usually it's much harder than the job itself.

需要明白的第二点是,能够帮助你自己的,最终只有你自己。就是不要依赖别人。成功拿到移民签证的,大多明白一个道理,靠中介远远不如DIY。找工也是这个道理。这边的职业中介比移民中介还要不靠谱(靠谱的有,但是是少数),千万别以为他们会尽力为你去挖掘机会。这点跟国内市场差别很大,切记。

第三点是,不能靠seek。从国内来的可能这点特别不习惯。国内找工,低端职位靠51job,高端职位靠猎头。过程很简单,email投简历、面试。技术扎实,而且面试技巧过得去的不愁没工作。在这边,不要以为只要自己的简历看起来差不多符合职位要求,点一下apply或者发个电子邮件就会有人看。这里一个职位N多人申请,大多数失败的根本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拿到面试机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四点是,local experience并不重要。可能你会常常听到人说澳洲就业市场极为看重本地经验,没有本地经验寸步难行。你也许会从中介那里听到,sorry, you need more local experience。这是一个谎言。google一下“catch22”。如果没有本地经验就很难找工作,那么每年那么多技术移民哪儿去了?大多数时候告诉你你缺乏本地经验,只是想用一个你无法反驳的理由拒绝你,或者根本就懒得找理由。

那么如何成功的找到专业工作呢?

首先,做事要有条理有计划。每个星期的时间、具体到每天,都要有计划,精确到小时,确保每周有40小时左右花在找工上。赋闲在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失去对事件的把握。看看电视新闻、然后随便看看其他节目,一天就过去了。要确保你在家和上班一样高效。

其次,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自己去了解本地市场。怎么了解?通过seek?可以,但是这个只是初级的了解,你可以大致确定需求人才的技术要求、薪水范围,也许可以确定一些雇主的名字。但是最终目的是对整个行业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包括比如本地有哪些大公司大公司、主要业务、人员构成特别是你的目标部门有些谁、名字、联系电话、公司主页、地址、最近活动/动态等等。当然不会有人把这些做成电子表格放在网上供你下载,你要自己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这些信息。

然后,如果对方有招聘空缺放出来,根据key selection criteria修改你的简历,并且写一篇cover letter,逐条address雇主的所有要求。每一个职位都必须这么做而且每一条都很重要————除非你不想要这份工作。修改简历时切忌拷贝粘贴对方的要求,比如“team player”、“attentive to details”等等。也不能空洞的claim自己怎么怎么优秀,必须用具体事例和数字来说明。这样做会耗费很多时间,因此你没有那个精力海投。一般两星期,最多一星期投一份简历。

投完简历,一定要打一个电话follow up。事实上最好先打电话再投简历。国内过来的由于口语不自信加上害怕对话,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发送电子邮件而不打电话。你可以这么做,但是记住根据统计这样将失去90%以上的机会。西方社会对直接沟通极为重视,如果你没准备好打电话,就是没准备好找工。如果对自己的口语不够自信,每天拨出一部分时间练习,记得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回放听几遍找出改进的地方。另外也可以在打电话之前把要谈的内容和要问的问题列一个提纲以免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或者忘记问题。

如果有面试,去之前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的公司。交谈之间显示你对对方公司有所了解能够大大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同时也要准备几个相关的问题问对方。这个一定要事先想好,因为临场想卡壳的可能性很高。另外注意问题要适合面试进行的程度,比如才刚刚进行技术面试就不要太关注休假之类的福利细节。面试完之后,要及时做个follow up。同样,电话远远优于邮件。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1-4-2013 23:39
写简历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布局要简洁,只用一种、最多两种字体,以Arial为最佳

#2,要简短,不要太长。最多不要超过三页,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第一页(所以写一个pfofile/summary很重要),因为看简历的人很可能只有几十秒钟的时间看你的简历。要利用这段时间抓住他的注意。

#3,不要claim,要prove。用具体事例和数字而不是空洞的形容词来证明你的能力。
作者: cais    时间: 11-4-2013 23:41
一个星期投一份太少了吧?
上次有一次我悲剧了,看到一份很不错的,心想要认真准备,结果研究了一个星期,那个广告被撤了。
个人觉得最少花一两天准备是有必要的。
严重同意cover letter每个申请要重新写。
简历就比较难。
作者: frankkiller    时间: 12-4-2013 00:23
兄弟出手,必属精品!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2-4-2013 00:25
其他的注意事项。

- 电子邮件地址也很重要。不要用乱七八糟的名字或者无意义的字母数字组合。最好使用gmail。因为首先gmail是全球域名,看不出发件人所在国家/地区。其次gmail被公认为是专业的电子邮件服务。当一份工作有上百人申请时,最容易被想到的缩短列表的方法之一就是删除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是offshore的申请人,或者是一看就不顺眼、记不住的名字。所以取名的时候最好用你简历上的名字+数字(如果有重名),比如你叫王刚的话,gang.wang.12@gmail.com。这个是这边默认的标准。

- 这边找工作,networking很重要。其实不管在哪儿找工作都是如此,只是这里的需求目前比较小,所以networking就有其重要。什么是networking呢?不是拉关系走后门,而是建立你的专业熟人圈子。你并不需要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把你搞进他们的公司或者内推,很多时候,仅仅是在公司有空缺时通知你一声或者提供一些公司的相关信息就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hiring manager的名字、电邮地址、电话号码等等。
根据统计,OZ有80%以上的工作在网上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专业公司更加倾向于内部招聘,或者在员工的专业圈子里找人。所以大部分职位根本就不会走到发广告那一步。还有一些,比如政府部门或者大公司,碍于制度的要求必须登广告,但是往往只是走个形式,人选在广告之前就已经敲定了。
建立专业圈子,linkedin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但是使用linkedin就和维护一个真实世界的社交圈子一样,绝不只是search&connect这么简单。很遗憾这一点又是中国人的传统弱项。你必须掌握如何approach一个陌生人,和对方愉快的建立并且发展关系的技能。这点的关键在于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 关于猎头。在OZ,有很多大型的猎头公司比如hays,里面有成千上万的猎头/consultant。越是大型的公司,猎头越烂。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公司是走数量路线的。好的猎头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长期的经验、广阔的人脉和良好的口碑。遗憾的是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无法大规模复制。大猎头公司的生存之道是和各大公司有生意伙伴关系,只要帮这些公司找到多少人,不要求有多好。所以这些公司里的猎头既没能力、也没兴趣关心你是否是最佳人选。他们找人的方式,是按照key selection criteria的关键词列表去match简历。如果你被他们short list了,也许能够分到15分钟时间跟你电话聊一下确定你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没有太大问题。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成百上千份简历当中筛选出十几份,逐个打电话,然后把认为合适的几个发给雇主。从另一方面讲,这个过程也意味着删除90%以上的简历————大多数时间看都不看。甚至有的猎头为了建立自己的简历数据库会在seek上发布假广告。

很不幸,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无法通过networking直接联系到雇主,猎头将是唯一的途径。你必须想办法通过这个gate keeper。如果你通过,进入雇主面试,你往往会发现他们更专注于你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


- cold calling。这个是指你没有事先征得对方同意而给相关人员打电话。如果准备充分,这也是找工作的一个办法,当然难度相当高。首先,你要有对方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大多数公司都有总机/前台。如果你没有通过networking直接搞到分机号,至少搞个名字。因为你不报名字前台根本不会让你去骚扰XX部门的经理。然后就要考验你的交流艺术了,你绝对不能赤裸裸的说我要XX工作,也不能东拉西扯浪费别人的时间。如果通过你的了解该部门可能有需要增加人手,可以事先准备一个proposal说去他们那里做work placement,就是不给钱白干一段时间(一般两星期到一个月)。最坏的情况可以赚一些本地经验,最好的情况你如果干得好真能得到一份工作,有不少人(不一定是中国人)就真的是这样找到的。或者你如果想增进对该公司的了解也可以实地造访一下,和前台拉拉家常。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2-4-2013 00:31
原帖由 cais 于 11-4-2013 22:41 发表
一个星期投一份太少了吧?
上次有一次我悲剧了,看到一份很不错的,心想要认真准备,结果研究了一个星期,那个广告被撤了。
个人觉得最少花一两天准备是有必要的。
严重同意cover letter每个申请要重新写。
...


嗯是的,dream job例外。不过你不会每天都看到吧?
作者: nihaowohao    时间: 12-4-2013 00:36
标题: 谢谢分享。
local experience对诸如IT等“纯技术”职位不是很重要,有些职业还是很看重local experience的。
但面试后听到:“sorry, you need more local experience”,可以确定是面试不合格。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2-4-2013 00:40
原帖由 nihaowohao 于 11-4-2013 23:36 发表
local experience对诸如IT等“纯技术”职位不是很重要,有些职业还是很看重local experience的。
但面试后听到:“sorry, you need more local experience”,可以确定是面试不合格。


这种案例很少,多是销售、文案之类。大多数通过技术移民拿到签证的人都不在此列,不然干嘛发给你签证?最爱用“local experience”的就要数猎头了。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2-4-2013 00:50
原帖由 tristone 于 11-4-2013 23:40 发表


这种案例很少,多是销售、文案之类。大多数通过技术移民拿到签证的人都不在此列,不然干嘛发给你签证?最爱用“local experience”的就要数猎头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边有些公司招聘,比如“不那么纯技术”的support或者analyst职位,雇主会考虑申请人是否能跟team
或者客户相处融洽。因此会比较留意申请人是否谈吐轻松幽默、听得懂笑话、能扯两句footy,知道几个球员的名字。此外,OZ雇主们对candidate的总体要求是confident,cheerful,relaxed。所以在找工之余看看报,留意一下电视新闻、本地时事、体育动态也是有必要的。
作者: 青冥揽日    时间: 12-4-2013 01:00
太棒了!
作者: pipegirl20    时间: 12-4-2013 01:09
LZ,面试时的着装有啥讲究不,还是随意一些?
作者: cais    时间: 12-4-2013 01:39
原帖由 tristone 于 11-4-2013 23:31 发表


嗯是的,dream job例外。不过你不会每天都看到吧?

我也想天天能看到新的dream job出来啊。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2-4-2013 10:31
原帖由 pipegirl20 于 12-4-2013 00:09 发表
LZ,面试时的着装有啥讲究不,还是随意一些?


这个有几种方法知道。

如果是中介介绍的,可以问中介dressing code。如果直接是雇主,你可以事前上门踩一下点或者直接电话问,更加可能的是对方的HR会主动告诉你。OZ各种着装要求的公司都有,从西装领带直到T恤拖鞋。所以事先了解一下对方公司的文化氛围会很有帮助。

如果实在无法得知,最保守的方法是正装————男士西装领带皮鞋、女士职业套装。穿西装去一个穿T恤的公司面试总比穿T恤去一个穿西装的公司面试要好。或者大多数场合可以smart casual,即衬衫+休闲裤+休闲鞋。只要款式和色彩不要太招摇,低调一些就行。

衣着不必光鲜但是应该保持整洁。对中国人来说尤为需要注意的是,西方人对气味尤其忌讳,“smell”、“stink”都是很强烈的贬义词。国人洗完衣服如果天气不好常常会阴干。这样阴干的衣服会带着水里微生物繁殖导致的特殊臭味。尤其是衬衫,一旦出汗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对于大多数鬼佬这个是大忌,一旦闻到你身上散发出这种味道,基本上就game over了。而且根本不会跟你说,因为首先这个是白人社会的默契,其次说出来容易被告种族歧视。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12-4-2013 10:53
潜力贴,留名。

lz分享奉献。
作者: dreamcat    时间: 12-4-2013 11:03
写的挺好
作者: weikong-nsw    时间: 12-4-2013 11:11
香水可见很重要。香水的品牌也重要。
作者: jimmyo    时间: 12-4-2013 11:34
标题: 标题
写得很好,支持楼主
作者: 妮南    时间: 12-4-2013 11:41
原帖由 weikong-nsw 于 12-4-2013 09:41 发表
香水可见很重要。香水的品牌也重要。

也有人对香水过敏,不要太强烈。
作者: webster    时间: 12-4-2013 13:51
肿么还没给加精华?
作者: 青冥揽日    时间: 12-4-2013 15:31
周几/什么时间投简历比较好?有讲究么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2-4-2013 15:47
原帖由 青冥揽日 于 12-4-2013 14:31 发表
周几/什么时间投简历比较好?有讲究么


周几无所谓啊,准备好了就行。对于猎头和雇主来说,只要你打算投,都是越快越好————只要在准确、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这能够显得你“专业”。而且越是早联系,越是容易被short list。如果你确信想申请,不要犹豫,拖延的时候,如果他们找到了别人,你就没戏了。

对于email联系,有个智能手机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它不但能让你随时随地发送/回复邮件,而且在收到邮件后能够第一时间通知你。

找工的黄金时间,大致是每年2月和8月。因为前者是圣诞+新年大假之后,后者是新财年开始,办公室里都有人而且会放出来不少新职位。
作者: 金鱼和农夫    时间: 12-4-2013 21:03
典型的精华帖!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12-4-2013 21:09
三块石头老兄,村长都来鼓励了,不给你加精是想抻抻你,让你再多挤点好料。
作者: sunnyzzz    时间: 13-4-2013 05:15
好文章,值得借鉴!
作者: yu38583    时间: 13-4-2013 13:59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能有圈内的行业,到公司的网站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然后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率更高一些。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3-4-2013 18:16
原帖由 yu38583 于 13-4-2013 12:59 发表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能有圈内的行业,到公司的网站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然后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率更高一些。



嗯,没错。如果能内部relocate是最好的,其次如果能找到同行的职位也不错。就是这两种情况都很难。第一种是显而易见的,第二种,如前面所说,大多工作不会放在网站上。

此外,澳洲的产业结构和国内很不一样,即便是全球性的公司,澳洲分部的职位和其他地方也有很大差别。技术移民过来的很多都是国内做研发的,但是澳洲人力成本高、办事效率低,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不会考虑把主力研发部门放在这里。
作者: styfwz    时间: 13-4-2013 19:59
写的很好,大部分观点我都很赞同,尤其是关于简历和cover letter。

借宝地说一下我的几点看法吧:
1. 服装的话,面试应该是正装 -- 也就是西装领带的意思。以后去上班的话,你可以不那么穿。但是面试时候穿正装在澳洲被认为是对人基本的尊重。
2. 香水的话,不建议使用。在我接触的各个agent,以及各网站看到的,几乎都是这么说。最严重的是,如果你的香水碰巧让你的面试官想起了他/她的ex,你就死定了。
3. local experience还是很有用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楼主兄如果要找第2份专业工作,通常是不会再用到4个月的。但是作为新移民,必须坚定地告诉自己,没有local experience,一样能找到工作。
4. 至于每天花多少时间找工作,每周投几分简历,我觉得这个看个人。没有一定必须怎样的说法。我的建议是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不然也会影响心态。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13-4-2013 20:43
我也觉得local experience还是挺重要的,因为恐怕很多时候哪怕你很多条件都符合,但是没有local experience,简历直接就被筛掉了,如果不是需要的技巧非常专。澳洲有些人其实思维很局限的,而且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大,虽然这里说到底是个土啦吧唧的地方,但是总有些Aussie觉得这儿多了不起。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小企业的雇主以前雇佣过没有local experience的亚裔或者中国人,好用又不贵,这样就会让没有local experience的我们形成另一种性价比竞争力。我敢说,很多刚来找到专业工又工资不高的都是这种情况。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3-4-2013 21:14
原帖由 牧马人 于 13-4-2013 19:43 发表
我也觉得local experience还是挺重要的,因为恐怕很多时候哪怕你很多条件都符合,但是没有local experience,简历直接就被筛掉了,如果不是需要的技巧非常专。澳洲有些人其实思维很局限的,而且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大 ...


OZ确实是个非常独特的地方。真有非local不用的人。不过,如果真是非local不用,那么你横竖也不可能在他那里找到工作,所以可以直接pass掉了。其次,今天OZ的专业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都是外来移民,整个社会和大多数的企业都在忙着拥抱“multi-culturalism”,那些冥顽不化的恐怕是即将被淘汰的那一部分。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3-4-2013 21:25
没有local work experience,有local life/study experience也是好的.
确实是有人过分强调本地经验.如楼主所说,遇到这样的公司就不和他们死磕了.

我知道有人因雇用过中国人后会产生一种"原来他们真是又能干又善良还不贵"的印象,
然后会改变原来的非本土不用的观点.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3-4-2013 21:30
标题: 回复 #30 MICHELLE07 的帖子
长期以往,待广大移民朋友创造了"又能干又好相处"的好口碑, 我们就"贵"起来了.以后要高价才能请到中国人哦.
作者: 狮子的眼睛    时间: 13-4-2013 21:43
写得很好,照楼主说的,找工成功机会增加数倍。

积极的心态,自信,深入准备一些问题,要准备好谈细节。

最后祷告,俗称运气。
作者: lxw917    时间: 13-4-2013 22:38
可能专业不一样吧,对于结构工程师,很多招聘广告都会直接要求至少2~3年甚至5年的local经验,尤其是中介广告,几乎必有。
楼主的文章真的写的不错,对我很有启发。谢谢了!
另外请问楼主,发简历前打电话,你一般聊些什么内容呢?

[ 本帖最后由 lxw917 于 13-4-2013 22:01 编辑 ]
作者: x24    时间: 13-4-2013 23:11
重新写有点太猛了。我觉得每个行业或者有具体要求的做个模板会省些时间。
具体的highlights根据每个职位最迫切的要求换一下就好了。

原帖由 cais 于 11-4-2013 22:41 发表
一个星期投一份太少了吧?
上次有一次我悲剧了,看到一份很不错的,心想要认真准备,结果研究了一个星期,那个广告被撤了。
个人觉得最少花一两天准备是有必要的。
严重同意cover letter每个申请要重新写。
...

作者: Daibaw    时间: 13-4-2013 23:13
其实技术移民找工还是多需要一些自信,大多数的职位,没有local experience算不得什么太突出的缺点,特别IT更是如此。
其实澳洲雇主招人也并不容易,除非是行业大拿诸如google,招人的时候可以二五八万,大多数雇主其实也没有这资本,给seek付300刀广告费还要想一下的公司有的是。我现在的公司招我这职位的时候,据说收到的申请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英语一塌糊涂的,有技术经验根本不够的,有看了广告简历都不发直接电话问东问西的,还有没签证直接求457的。能有个solid background而且还是PR的,条件就已经比很多申请者优越了。
非local不招,这等大白澳主义者当然不是没有。不过IT这行当,从老板到招人的经理,本身相当多的人自己就是移民背景,对新移民的优势和劣势都清楚得很,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其实也不会有超出现实的expectiation,重点是能好好干活就行。倾向local的限制很多时候其实是非职位相关的负责招聘的人为了筛人方便自己设置的。
之前翻dailywtf,也没少看到IT经理对HR招人时候一些做法的种种抱怨。想想有时只是要招个coder来,能聊footy有啥用阿。

[ 本帖最后由 Daibaw 于 13-4-2013 22:24 编辑 ]
作者: Daibaw    时间: 13-4-2013 23:20
原帖由 weikong-nsw 于 12-4-2013 10:11 发表
香水可见很重要。香水的品牌也重要。


味儿大的同学用无味型的deodorant即可,有人对香味也反感,香水用的不合适更不得体。
作者: cais    时间: 13-4-2013 23:36
标题: 回复 #34 x24 的帖子
我的一般都是有几段,有些有这段有些用那段。
关键是看job ad里面突出要求些什么,哪些跟自己的特长特别相关的,就拿出来强调一下。
有时候是重写。不过以前写过的都comment起来了,在同一个tex文件当中。
看到新的就会先看看以前那些有没有可以用的。有就拿出来改改就行了。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3-4-2013 23:55
原帖由 lxw917 于 13-4-2013 21:38 发表
可能专业不一样吧,对于结构工程师,很多招聘广告都会直接要求至少2~3年甚至5年的local经验,尤其是中介广告,几乎必有。
楼主的文章真的写的不错,对我很有启发。谢谢了!
另外请问楼主,发简历前打电话,你一般聊 ...


其实很简单。

打电话过去先报自己的名字,然后说我在seek上看到你登的XX广告,觉得自己比较符合,能否发个详细JD过来。然后对方一般会问你以前做啥的,什么公司等等。简短说一下,比较专业的猎头基本心里有数。大多数情况接下来会跟我说这个职位是XXX公司,里面情况如何如何等等在广告里看不到的内容。然后会跟我说你要不把简历发过来?然后就完了。

总体上感觉金融行业的猎头沾了这行的习惯,基本没有什么废话。简历发过去可能会要改一改,对方也有可能会把JD发过来,如果打算向雇主推荐则立马会发一个独家代理协议。然后就等,基本一两天就会有结果。有面试的马上就有消息。没消息的就是没戏了。

对于有些看起来不是很专业的猎头,我一般会先问一下这个职位的薪水范围大致多少,低于预期的就直接跟对方说pass了,也没必要发简历。
作者: workinghard    时间: 14-4-2013 00:28
标题: 回复 #1 tristone 的帖子
终于等到了LZ的强帖。No feather, all meat!

关于了解本地市场,我在google上尝试搜过“xxx行业企业名录”,效果差的难以想象。

所以,除了Seek外,LZ能否分享些经验/途径,如何查到:“本地有哪些大公司大公司、主要业务、人员构成特别是你的目标部门有些谁、名字、联系电话、公司主页、地址、最近活动/动态等等” ?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4-4-2013 12:18
原帖由 workinghard 于 13-4-2013 23:28 发表
终于等到了LZ的强帖。No feather, all meat!

关于了解本地市场,我在google上尝试搜过“xxx行业企业名录”,效果差的难以想象。

所以,除了Seek外,LZ能否分享些经验/途径,如何查到:“本地有哪些大公司大公司 ...


这是相当困难的部分,我也做的不太好。不过方法有以下几种。

#1 Web搜索。“xxx行业企业名录”当然有点搞笑了。要有效使用google,关键在于找到相关网页上出现频度最高的关键词,这个要自己想象一下,结合专业知识,相关公司的网页上会说些什么。然后在海量的结果当中进一步调整关键词列表,有点类似数据挖掘。

#2 网络黄页或者名录,这个确实有,比如维州的IT行业有个Multimedia Victoria网站,上面列举了数以百计的本地中小企业。当然很多信息已经过时。OZ的很多行业协会网站也会有类似的名录,可以自己去找一下。另外,各个州政府的网站上有时也有类似的列表。比如维州政府就有针对新移民就业的网页,上面提到的Multimedia Victoria的链接就在上面。

#3 Gumtree/Whirlpool上据说有分类广告,不过我估计都是相当低端的工作。

#4 其实如果你是专业人士,你多半会知道你这个行业有哪些全球性的大公司。比如IT行业有HP、IBM、Microsoft、Google等等,然后在这些公司的网页上一般也会有job bank,可以搜索澳洲部分。

#5 报纸。很多OZ公司没有那么摩登,招聘广告仍然还是只登在报纸上。比如The Age好像每个星期四都有招聘专版,可以买来看一下。

#6 实地考察。悉尼可能不太实际,但是猫本的CBD很小,可以挑一条你的行业比较集中的街,徒步转转,碰到同行的公司进去打个招呼,问两个问题。本地人也许会友好的超过你的想象(老师说的我没试过)。

#7 口口相传,认识的人多了,有些人也许会告诉你需要的消息。加入LinkedIn上面的相关Group,参加讨论,在上面问个问题,比如“who are the big players in ABC city?”,效果也应该不错。

#8 猎头。没办法指望猎头给你他的列表,但是如果你在LinkedIn上的信息比较全面(LinkedIn上的Profile可以做的和简历一模一样),猎头搜索到了有时就会给你打电话,这样你就又多知道一个公司了。当然如果你失败了很可能有一段时间不能申请这个职位,但是未来如果有其他职位还是可以用的。

不过,说到底,这个任务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没有人能够教一个百试百灵的办法。
作者: cais    时间: 14-4-2013 22:37
原帖由 tristone 于 14-4-2013 11:18 发表


这是相当困难的部分,我也做的不太好。不过方法有以下几种。

#1 Web搜索。“xxx行业企业名录”当然有点搞笑了。要有效使用google,关键在于找到相关网页上出现频度最高的关键词,这个要自己想象一下,结合专业 ...

增加一点,就是可以找出本地相关的meetup,然后去参加。一般去的人都是各大公司的人,混几次,熟了,自然就知道有哪些公司了。
作者: janetluo    时间: 15-4-2013 13:35
标题: 强帖必顶

作者: hayaxp    时间: 15-4-2013 14:24
好贴,留印以后慢慢看
作者: workinghard    时间: 17-4-2013 23:31
标题: 回复 #40 tristone 的帖子
LZ思路很清晰,很有体系,佩服LZ这种分享的精神和态度。
作者: cais    时间: 18-4-2013 00:09
上面的ruby同学问哪里找meetup。
一般就在meetup.com上面找,比如你的本行:http://www.meetup.com/Sydney-on-Rails/
或者google groups上面。
不过,好像IT的这种东西比较多。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8-4-2013 11:30
原帖由 workinghard 于 17-4-2013 22:31 发表
LZ思路很清晰,很有体系,佩服LZ这种分享的精神和态度。



过奖了。

其实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OQP(Overseas Qualified Professional)课程上学到的,我也是借花献佛而已。这个课程当中还包括许多练习,比如cold calling、presentation、英语听力、心态调整之类的,最后还能帮助推荐work placement(需要自己先找到雇主)并且免费提供半年的work cover insurance。而且这也是个认识同道中人的机会。如果觉得自己对找工缺乏自信可以去上这个课,我当时上的时候收费170刀。OQP只有猫本有,不过其他州的TAFE也有类似的课程,比如NSW的叫skillmax。
作者: planetkeeper    时间: 18-4-2013 12:17
哎,这些都明白了,但实际操作就很难事事如人愿

最近又被几个中介搞毛了
作者: my_dream    时间: 18-4-2013 14:05
谢谢lz分享
记得以前有tx给出来过一个类似于seek但全都是雇主发的招工广告的网站,不知道lz听说过这个网站吗?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8-4-2013 14:10
原帖由 my_dream 于 18-4-2013 13:05 发表
谢谢lz分享
记得以前有tx给出来过一个类似于seek但全都是雇主发的招工广告的网站,不知道lz听说过这个网站吗?



没听说过,不过我怀疑是Gumtree,估计大多数人不会想去做那些工作的。
作者: Komodo    时间: 18-4-2013 14:11
我是每天10封申请,一个月搞定~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8-4-2013 14:19
原帖由 Komodo 于 18-4-2013 13:11 发表
我是每天10封申请,一个月搞定~


这个是可能的,就是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比如有些公司根本无所谓着装,也无所谓简历,我去稀泥面试过一家中介就跟我说穿T恤短裤去。另外一家本地的公司(其实是德国某公司的分公司),进去一看个个西装领带扑克脸。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18-4-2013 17:38
每次看到这个贴都很感动,楼主用心而严谨,以前回答过我的关于数据库的很菜的问题。
用心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人,必有回报。
向所有IT界的我的偶象们致敬!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8-4-2013 17:43
原帖由 MICHELLE07 于 18-4-2013 16:38 发表
每次看到这个贴都很感动,楼主用心而严谨,以前回答过我的关于数据库的很菜的问题。
用心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人,必有回报。
向所有IT界的我的偶象们致敬!


哎,挨踢民工一枚而已,这个太不敢当了,就是希望自己的经历对别人有点用而已。其实上OQP课的时候也挺感慨的,本地的鬼佬老师对我们这些“外国人”的帮助很慷慨无私,而且十几年如一日。不回馈一些会感到惭愧的。
作者: Komodo    时间: 19-4-2013 10:57
原帖由 tristone 于 18-4-2013 13:19 发表


这个是可能的,就是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比如有些公司根本无所谓着装,也无所谓简历,我去稀泥面试过一家中介就跟我说穿T恤短裤去。另外一家本地的公司(其实是德国某公司的分公司),进去一看个个西装领带扑克脸 ...


我简历基本不改,但是分了好几个侧重点不同的简历,然后根据职位的要求发不同侧重点的简历。
我就改改COVER LETTER,我一共2次找工,第一次登陆澳洲,3个礼拜搞定,第二次,4个礼拜搞定。
我也是国内500强外企,呵呵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4-4-2013 18:20
想起来分享一个OQP上学来的LinkedIn技巧。


在LinkedIn上找人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因为LinkedIn为了赚钱把帐号分了等级。你如果不付费升级到premium或者其他类型,很多搜索结果不显示。但是每个人在LinkedIn上的profile有public/private两个版本,哪怕看不到private版本,在public版本里也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正所谓“知己知彼”。

LinkedIn不让免费直接搜,就用Google。Google使用的一个小窍门,限定搜索结果在某个网站,可以用“site://网站域名”,比如要在LinkedIn上搜索"Katrina Stanfield",在搜索框键入

site://www.linkedin.com Katrina Stanfield


立马就出来了。其实哪怕只多加一个linkedin作为关键词效果也不错。
作者: 戴鹏    时间: 24-4-2013 20:17
非常感谢。经验之谈,弥足珍贵!我现在正在上skillmax,不过没有收费。

请教,简历投过后,电话follow up,说什么内容比较好呢?

[ 本帖最后由 戴鹏 于 24-4-2013 19:19 编辑 ]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6-4-2013 10:26
原帖由 戴鹏 于 24-4-2013 19:17 发表
非常感谢。经验之谈,弥足珍贵!我现在正在上skillmax,不过没有收费。

请教,简历投过后,电话follow up,说什么内容比较好呢?



我前面已经说了,最好是先电话。

如果你先邮件了,其实也很简单啊。一般广告里都不会说的很详细的,先问个好,自我介绍一下叫什么名字,说我投了你某某媒体上发的某某职位,现在follow up一下确认你收到了。然后如果对方有时间/兴趣可以问一下职位的具体情况,比如具体的公司部门、薪酬、contractor还是perm之类的。不过对方一般来说都会想先问一下你的情况所以在这之前你会需要准备介绍一下你自己。

其实电话的内容也就是对方想知道的内容和你想知道的内容,关键一个是要抓住重点,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另外是口语最好有些准备,不要吞吞吐吐。
作者: my_dream    时间: 26-4-2013 20:38
我只Gumtree上看二手
原帖由 tristone 于 18-4-2013 11:10 发表



没听说过,不过我怀疑是Gumtree,估计大多数人不会想去做那些工作的。

作者: cais    时间: 27-4-2013 00:21
原帖由 my_dream 于 18-4-2013 13:05 发表
谢谢lz分享
记得以前有tx给出来过一个类似于seek但全都是雇主发的招工广告的网站,不知道lz听说过这个网站吗?

是说这个吗?http://www.applydirect.com.au/
作者: 活得精彩WA    时间: 27-4-2013 14:24
非常感谢楼主用心地分享宝贵的话语。
作者: Carol_Wu    时间: 27-4-2013 20:02
标题: 回复 #46 tristone 的帖子
阿德叫interlink program
作者: kiluyar    时间: 28-4-2013 11:31
顶啊,好贴!
作者: booker    时间: 30-4-2013 16:44
LZ好人啊,牛人
作者: cavenn    时间: 30-4-2013 17:44
原帖由 tristone 于 18-4-2013 10:30 发表



过奖了。

其实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OQP(Overseas Qualified Professional)课程上学到的,我也是借花献佛而已。这个课程当中还包括许多练习,比如cold calling、presentation、英语听力、心态调整之类的, ...

有没有谁知道在QLD这种培训叫什么名字?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30-4-2013 20:33
还不加精?
作者: pipegirl20    时间: 2-5-2013 21:01
正在找工的再来顶顶。。。
作者: 左牵狗右擎鸟    时间: 7-5-2013 17:49
难得好贴!
俺也是金融IT民工,打算下半年过去悉尼,谢谢lz分享!
作者: 青冥揽日    时间: 8-5-2013 00:40
我面试完后,发了thanks email .

今天又过来复习一下,原来直接电话follow up更好呀!

十分感谢LZ的精心分享,是我心中的精华贴! 谢谢!
作者: 青冥揽日    时间: 8-5-2013 00:41
觉得自己的2次thanks email写的太长了,每次都提供了一个相关的项目信息。
有点困惑。

thanks email 提供额外信息呢?还是keep short。
作者: ken_liu_jz    时间: 20-5-2013 19:32
与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共勉!
作者: my_dream    时间: 20-5-2013 20:08
正在找工作,帮顶
作者: Daibaw    时间: 21-5-2013 09:00
先打电话也要看情况,我现在的boss就不怎么喜欢直接电话,当然如果简历确实过硬follow up一下倒是另一回事。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每个人做事的方式不同,特别是小公司,并不是专职HR招人,有的人就不希望被应聘者电话打断手头工作(特别是这电话还很多)。另外一方面,招人一般都很看重是不是能follow instruction,招人广告一般底下都斗大字写着发简历apply,那比较保险的做法就是无论如何先把简历发出去了再说。
当然,有的广告(中介居多)会写着send resume or discuss over phone,这种以我的经验来说就是不去电话的话那根本就没戏。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类型的职位是大公司招人,啥具体管事的人的联系方式都没有还要去网站上填一大堆东西才能apply的,这种估计先电话难度和cold call差不多了。
作者: tristone    时间: 21-5-2013 14:31
原帖由 青冥揽日 于 7-5-2013 23:41 发表
觉得自己的2次thanks email写的太长了,每次都提供了一个相关的项目信息。
有点困惑。

thanks email 提供额外信息呢?还是keep short。


不好意思前面沉的太快没看见。

要是我的话就只写thank you。扯其他东西一个显得不专业,另一个显得自己desperate。
作者: throughglass    时间: 5-6-2013 00:28
谢谢楼主分享,之前在国内投了好多简历,连中介都没有给我打过电话,中介我可以自己联系他们吗?
作者: tristone    时间: 5-6-2013 13:43
throughglass 发表于 4-6-2013 23:28
谢谢楼主分享,之前在国内投了好多简历,连中介都没有给我打过电话,中介我可以自己联系他们吗?

当然可以。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7-6-2013 12:42
太厉害了,正好需要找工用得着。
自从移民后,每年都要重新找工作,真是累活啊,什么时候能让我在一个地方待时间长点就好了
作者: daisydeng    时间: 12-6-2013 01:43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浩瀚蓝天    时间: 12-6-2013 12:39
好贴。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michaelsusu    时间: 14-6-2013 16:00

作者: my_dream    时间: 14-6-2013 17:47
当然,有的广告(中介居多)会写着send resume or discuss over phone,这种以我的经验来说就是不去电话的话那根本就没戏。

作者: my_dream    时间: 14-6-2013 17:48
当然,有的广告(中介居多)会写着send resume or discuss over phone,这种以我的经验来说就是不去电话的话那根本就没戏。


这种我一般都是网上申请,没去follow up,难道这就是没有机会的原因吗?
作者: harrytaurus2002    时间: 18-6-2013 01:57
谢谢无私分享!
作者: harrytaurus2002    时间: 18-6-2013 12:42
又仔细看了一下LZ的帖子和讨论,让我对登陆后找工作的事情更加期待了!

斗胆班门弄斧一下,补充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呵呵,也想听听LZ和大家的评价。

根据我自己在中国的经验,一个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上的职业素养要求,通常的应聘者能够满足50%以上就不错了,而且雇主本身也不太会期望能遇到一个所有要求都满足的人。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把自己能够满足的那50%在面试时充分展现出来就特别重要。所以要特别细心地准备自己简历上涉及到的项目经验。在面试时很有可能会被问到如下问题:做了什么,当初要解决什么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实现过程中解决过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即通过询问申请者做过的项目,来考察他/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清晰程度,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显然,对这些能力的考察,无法通过询问申请者不知道的问题得到。只要申请者有相应的background,哪怕做过的事情并不完全相同,只要这些能力尚可,机会就还是挺多的。

所以,如果需要根据职位需求恶补一些新知识,那么前提是已经把希望展现出来的东西彻底准备好了,以不变应万变。

再次感谢LZ的整理!
作者: tristone    时间: 18-6-2013 14:06
harrytaurus2002 发表于 18-6-2013 11:42
又仔细看了一下LZ的帖子和讨论,让我对登陆后找工作的事情更加期待了!

斗胆班门弄斧一下,补充一点点自 ...

不客气!

从课上学到的以及实际经历过的,面试经常问的问题倒不是你说的项目经历。这个有可能会问,但是更加可能的是问比如

How would your team mates/boss describe you?

或者

What can you bring to the team?

基本上这些问题都是想看看你能否有组织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优点、长处。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可能会比较尴尬。项目经验属于技术问题,不同行业也是case by case了。
作者: harrytaurus2002    时间: 18-6-2013 14:16
tristone 发表于 18-6-2013 13:06
不客气!

从课上学到的以及实际经历过的,面试经常问的问题倒不是你说的项目经历。这个有可能会问,但 ...

多谢提醒!

除了技术方面的准备之外,非技术类问题也是比不可少的,即使技术主管过问的不多,HR也一定会问到。我一定会好好借鉴一下论坛上前辈们的总结(比如老大卫的)
作者: caismm    时间: 19-6-2013 02:23

作者: qdchengke    时间: 24-6-2013 01:51
Carol_Wu 发表于 27-4-2013 19:02
阿德叫interlink program

谢谢分享
作者: erzhuma    时间: 25-6-2013 13:07
正在找工作的看到这个帖子,激动呀。读了好几遍,貌似我之前犯了不少错误。多谢指点了。
作者: qdchengke    时间: 25-6-2013 15:01
Carol_Wu 发表于 27-4-2013 19:02
阿德叫interlink program

mark!
thx
作者: qing_immi    时间: 25-6-2013 23:32
写得好!正在找工作。
作者: syfbupt    时间: 1-7-2013 21:25
好贴,感谢楼主!
作者: 飞飞    时间: 9-7-2013 23:21
好帖子,顶起来。
作者: jerrycl    时间: 10-7-2013 21:49
好贴。 获益良多......
作者: enjoynow    时间: 15-7-2013 16:11

作者: smoothie    时间: 20-7-2013 00:52
谢谢LZ.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3-7-2013 12:37
困的不行的时候,楼主的这篇帖子还是吸引我看了下去。写的太好了,大家的跟贴也很精彩,让我这个正因为找工作心灰意冷的人感觉到满满的正能量。本人在帝都做结构工程师10年,大项目很多,现在也在经历各种打击。昨天开始去一个华人小房地产公司上班,看到某位筒子写的时新15的工作,也有相同的感受。公司里在澳多年的留学生操着流利的澳音打电话的时候,真的怀疑自己这些年除了会画几张破图还会干啥?而且很有可怜的玻璃心,自尊心,在这里都被无情的现实打击了。根据楼主的建议,刚刚鼓起勇气给投了多份简历的中介打电话,被告知因为我刚来,没有本地工作经验,所以建议我直接跟雇主联系,因为雇主要支付他们不少的中介费,所以要求也高。最后我告诉他,如果有任何工作机会,哪怕volunteer,也请通知我,我现在真觉得有可以免费实习的机会也好。
楼主所说的OQP课程,我报名较晚,所以7月份的班已经赶不上了,下期是10月。价格也涨到430。7月份的班毕业刚好9月,可以赶上找工作的好时间,10月份的班上完就刚好圣诞节了,又不好找工作。一切都看似不顺,不过没办法,只能咬牙面对了。就我这行而言,国内的确工作很好找,澳洲在2011年的时候,一起准签的朋友也都很快找到了。但我登陆晚了,赶上就业寒冬,仍旧无法后悔。

在踏着沉重的脚步去小房地产公司上班的路上,在准备完成这篇回复的时候,OPQ课程给我打电话,估计是因为报名的人数较多,10月的课提前了。昨天刚刚因为想每周给自己留2天时间学习和找工作,跟老板撒谎说要上课,现在真的要上课了。心情好了一点,虽然不知道这个课程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起码可以尽快熟悉外语了,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明。在此提醒猫本的同学,OPQ一般要提前3个月报名,参加一个简单的面试,所以务必提前计划好!

再次感谢楼主及各位筒子,希望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分享艰难找工路上的欢笑和痛苦。直至光明到来的那一天!加油!

现在在想以后每周三天上课,两天上班,怎么去city拿着自己的简历挨家挨户叫卖自己了?
作者: liluliang    时间: 23-7-2013 14:31
lz以前是
citi或
Morgen Standley
的IT吗?
作者: ktower    时间: 7-8-2013 16:45
不错的分享
作者: MICHELLE07    时间: 7-8-2013 19:02
来支持一下.
以后多切磋切磋

作者: flyingwave    时间: 14-8-2013 12:52
感谢Tristone!找工的路上重新温习这篇贴。许多都是实战经验!谢谢热心的楼主!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hioz.im/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