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ignKim 发表于 6-10-2010 19:59:19

给李开复:“创新工厂”最大的问题

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厂”,理念上是好的,目标上也是明确的,但其实很有可能创造了一个孕育“浮躁”的平台。

“创新工厂”本质上来说就是“创造公司的公司”。按照李开复设想的蓝图,创新工场的目标是“科技创业者的黄埔军校”。从市场导向上先诞生一些创意,然后利用自身优势把这些创意转变为项目,给与创业者们充分的支持,使之逐渐做大做强这些项目。等有了一定稳定市场来源,从项目自产模式转变为扶持项目,进而利用这些项目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公司,从而达到从孕育项目到孕育公司的目的。

其实孵化器项目并不是最新出现的,微软SaaS就是一种类型,但它的理念更倾向于扶持并推广,而不是创造。“公司孵化器项目”(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创新工厂”的主营项目)是以创造为本质目的的,每一个项目(未来可能的公司)都具有相当的创新力。“创新工厂”的项目活跃且年轻,虽然还不能做到独立自主,但“新颖”就能带来活力。

“创新工厂”的优势是李开复能够利用他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投资和市场,然后发挥创新能力,针对市场推广一系列项目。可能其中某些项目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李开复的理念是至少有几个能够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创新工厂”的“孵化成活率”。而且,目前“创新工厂”的项目围绕大多是3C大鳄的非核心项目,新颖且不具备大市场化,避免了和大公司的业务做正面交锋。“夹缝中生存,或许(一定?)能走出来这么几个”。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创新工厂”的确是个伟大的计划,带动中国IT产业的创新性,注入年轻头脑的思维模式,摒弃死气沉沉的研发模式照搬,给稳定的、有经验的团队提供最有力的支持,给初步创业团队提供尽可能多的协助,另一方面还要开放具有创业理想的人才,更重要的,能帮助很多青年实现创业梦想。一切看上去那么美好,不过“看上去的美好”,往往大多是虚假繁荣。

目前“创新工厂”的业务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展开,目前已有12个项目。据说这12个项目来源于1万份创业计划书,由此可见进入“创新工厂”的标准也相当苛刻。创业不是说说而已,创业者没有具体成熟的方案和成熟的心智,根本无法有成绩。先不说是否成功,创业者越多,越代表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巨“浮躁”的社会。人人都想做CEO,对不起,光有点想法你也做不了,你可以没经验,毕竟是创业,但你不能没有成熟的心态和综合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你不能没有一颗“渴望面对失败的心”。

不渴望面对失败,哪里有成功的可能?运气?oh算了吧...

看了看“创新工厂”目前的项目,想知道到底哪些牛B项目在1万多计划书中脱颖而出。这些项目是:豌豆荚手机精灵(手机软件)、Tapas(一个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也是手机软件)、友盟(手机上的统计工具,手机软件)、魔图精灵(手机上的光影魔术手,手机软件)、行云(网络游戏开发)。

上述任何一个项目都看不到“创新”这两个字在哪里。另外再看看这几个项目的负责人:王俊煜(“豌豆荚”项目,原Google UIEngineer)、蒋凡(“友盟”项目,原GoogleEngineer)、熊宇红(云计算团队,原惠普研发经理)、包炬强(某移动互联网PM,原腾讯ProductManager)...似乎这些人过往的Title都不错,也许是李开复的魅力,也许是的确有创业的欲望,也许是不甘于寂寞的想法,这些人集合了在一起去实现他们口中的“理想”。

我从不怀疑“创新工厂”的技术实力和管理实力,毕竟其中的团队成员都具备了相当了经验。我也从不怀疑这些年轻人早已做好了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准备,他们年轻有的是时间。同时,我非常佩服这些年轻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团队协作的向往。不过,目前看到的情况是,难道这些项目就是这些“发达的”大脑里想出来的点子?难道这些就是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创业理想?

如果是,他们都是猪脑子;如果不仅仅限于此,他们还有一点值得尊敬的创业勇气,仅此而已。

我不清楚李开复是以怎样的标准选择项目进入“创新工厂”的,就目前看,似乎务实的成分并不多,倒是有很多理想化的、从小做起的思想在作祟。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目前“创新工厂”的项目,的确会像李开复说的那样,“大多数会死”。这些项目给我的印象是,它们似乎不是出自于“创新工厂”,而是出自于国内N多靠手机平台混饭吃的研发小作坊。

这只是其一,其二是“创新工厂”到底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孵化企业的?“科技创业者的黄埔军校”这种虚的名词不该是一个创新企业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发展观念是怎样把务虚转变成务实,怎样把创业的公司做大做强,百年老店不敢说,至少是科技领军企业。没这样的魄力,你创办再多的公司,就算现在不是大公司的“炮灰”,以后也注定是昙花一现的作品。

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人在质疑“创新工厂”的项目并不新颖,我也不想多谈。我想说的是,“创新工厂”就算没有新鲜的项目孵化,但也不要变成很多“拥有创业理想也拥有浮躁心态的人”的借题发挥的机会。任何人都想做CEO,我也想,做梦都想,我还写过2万字的创业计划书,但是我不想把创业变成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借口,也不想在没做好充分准备之前去创业。这里的充分准备是,你至少有5年以上的一线经验,至少有5年以上的管理思维体系,至少有5年以上的市场发展观,然后你还要正确认知自己,然后你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让市场觉得你的东西就算不重要,也有潜力。没有上述的充分准备,我觉得创业只不过是年轻人在懵懂的前行过程中,一点点白日梦而已。

目前“创新工厂”似乎满足了很多年轻人的创业梦、淘金梦,不过也让更多“浮躁”心态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可惜的是,他们中很难有成功者,因为中国目前的教育本质上已经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创业也只不过是“随大流”的一种体现。没有真正的创新,创业就是一个满足年轻人虚荣心的方式,无非是告诉其它年轻人“我也是老板”。中国没有多少戴志康,但是有一大批小王小李小张小刘怀揣梦想却被打击的无地自容的例子。

年轻人不是不能创业,但如果你创造的仅仅是别人脚后跟落下的泥巴,那不如先踏实的做好你自己的事,学好你自己的东西。创业是个梦想,但创业了不代表你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位,创业是少有人走的路,想走好,请先想好。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偶像,Amazon的CEO杰夫·贝佐斯更是太多年轻人的精神领袖,至于比尔·盖茨就不说了,就他带动起逃学创业的潮流。可是中国的年轻人你想过没有,西方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在本质上就不同。别人的成功,只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努力加上孕育新想法的环境。可我们没有这些,我们有的只是模仿。光靠别人帮你创造机会,你沿着老路走,还是没有用。如果你真有点牛B的思路,马云是你的老师,而不是你那些看到听到从而转化成你想到的点子。创业应该多看看失败的例子,而不是成功的例子;创业应该多关注你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别人的东西。

无可置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确现在很流行,但是“创新工厂”的项目呢?无非是基于这个平台那个平台搞出来一些软件上的东西,这些小软件可能短期内会有人用,长期注定完蛋。越流行的东西,可预知性越不强,谁知道Andriod以后会怎样?谁知道电子商务会发展成什么模式?

创业的人们,你该去创造一个新的手机OS,去和Symbian、WP7、Android、BlackBerry、iOS竞争,而不是基于他们;创业的人们,你该去设想一个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去和C2C、B2C、B2B、B2B2C竞争,而不是建立在他们上面。如果你现在做不到,你现在就别急着创业!

“创新工厂”应该立足于创新,玩剩下的东西没意思,也许能赚点钱,但是李开复你想过没有,你不应该把创办一个“仅仅为了赚钱的公司”当作目的,你该把创办一个“行业领导者公司”当作目标。就算你创办了一个企业年利润10亿又怎样?创办一个企业上市、到处开分公司又怎样? 带动点GDP,带动点就业岗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带动中国的创新精神!带动中国自己靠创新发展起来的大公司、行业领先公司! 你培养的应该是下一个马云,而不是下一个XX网CEO、XX网经理!

市场上的公司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强越好,特别的对于中国这样极其需要精华公司、而不是作坊公司的地方。我不是一个喜欢质疑别人的人,我觉得任何人有想法就成功了一半,何况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观念。但是观念和现实总有这么一点差距,走对了就变成理念,走错了就变成邪念。我相信李开复不是一个靠嘴皮子生存的人,但是目前来看,“创新工厂”的确在走老路。

李开复可以说“‘创新工厂’任重道远,不可能短期达到目的,150个项目有130个会死”。但是我倒是想和李开复说说,过去成功的百年老店创业之初从来没有说过“任重道远”的话,只是利用新的头脑在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做的事情的确代表了未来。

如果“创新工厂”真孕育了大量尖端、高新、自主的企业,李开复名垂千古;不过如果它孵化的是一个满足“浮躁”欲望的平台,一定罪不可赎。

sliuhao 发表于 6-10-2010 20:35:21

再创新也是工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李开复:“创新工厂”最大的问题